2012年神經外科醫(yī)學高級職稱考試考點輔導(5)
多汗
或是特發(fā)的(首發(fā)的,或原發(fā)的)或是繼發(fā)的(病因包括: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嗜鉻細胞瘤,肢端肥大癥,帕金森病,中樞神經體統(tǒng)腫瘤,脊髓空洞癥,下丘腦腫瘤,更年期)。
由于汗腺過渡活躍(分布于全身,手掌和足底更加集中)。與原來的組成相比,汗腺分泌低張的鹽溶液。這些腺體受交感神經系統(tǒng)的控制,然而,神經遞質卻是乙酰膽堿(也就是說與多數(shù)交感性末端器官為腎上腺素能不同,它們是膽堿能的)。多數(shù)汗腺有調節(jié)體溫作用,但是手掌和足底的汗腺主要對情緒緊張其反應。
原發(fā)多汗是一種無顯著特點的疾病,通常最多出現(xiàn)于手掌。發(fā)病率不詳,在一個以色列研究中,約為1%(可能高)。
治療
輕微病例使用內科治療:
1. 局部用藥包括:收斂劑(高錳酸鉀,鞣酸等)或止汗藥(接觸性皮炎常常限制了這些藥的應用)
2. 或全身應用抗膽堿藥物:包括阿托品,probantheline bromede 等(副作用口干和視力模糊通常限制了這些藥的應用)
3. 自來水離子電滲療法:手掌上皮可能產生角化
嚴重的內科治療頑固不愈的病例可以考慮外科交感神經切除術(見下)。
震顫
丘腦切開術或丘腦刺激可能對內科治療頑固不愈的病例有益(包括類帕金森的(見353頁),原發(fā)的,小腦的和外傷后的)14。
交感神經切除術
適應癥見表12-4。
表12-4上肢交感神經切除術的指征
- 原發(fā)性多汗
- 原發(fā)雷諾氏病
- 肩-手綜合征
- 頑固性心絞痛
- ±大部分皮膚灼痛(見371頁)
心交感神經切除術
隨著經皮冠狀動脈操作技術的提高,應用心血管手術和藥物、心交感神經切除術治療心絞痛變少了。但對沒有其他治療選擇的病人仍然有效。需要從星狀神經節(jié)到T7神經節(jié)行雙側交感神經切除術。新的胸腔鏡技術可能被應用到這里。
上肢交感神經切除術
病理上涉及上肢的適應癥見表12-4。
只切除第二胸神經節(jié)可能是合適的,多數(shù)病人可避免Horner綜合癥。應用的技術包括:前入路開胸,胸腔鏡,經皮射頻以及鎖骨上方入路。后正中切口T3肋骨椎骨橫突切除入路可以到達雙側52,54。嚴重的并發(fā)癥發(fā)生于大約5%的病人,包括氣胸、肋間神經節(jié)損傷、脊髓損傷和Horner綜合癥。
上胸部交感神經切除術
入路包括:
后方脊柱旁入路
腋窩胸廓切開術,經胸暴露交感神經鏈
鎖骨上胸膜后暴露
經皮射頻技術55,56
視頻內鏡方法
腰交感神經切除術
主要適應癥是下肢灼性神經痛。手術前可用腰交感神經阻滯來評估病人的反應。
切除L2和L3的交感神經節(jié)通常能夠去處下肢的交感神經張力(有時L1,以及有時T12的神經節(jié)也被切除,來治療大腿的灼性神經痛)。
側腹切口腹膜后入路是最常見的入路。病人側斜位,切口從髂前上棘到第12肋的尖端。將腹膜從肌肉壁上分離并向前牽拉。腎和輸尿管向前牽拉;輸尿管損傷是一個主要的手術危險。交感神經鏈位于椎體的側方。由于腔靜脈的存在,右側入路更加困難,因為相比較而言,左側入路中主動脈更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