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得病之后人們在飲食的過程中會產生明顯的疼痛感,這種疾病會對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關于“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怎么治?六大中醫(yī)治療方法了解一下!”問題,許多人都有這疑惑,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了以下信息,一起來看看吧!
復發(fā)性口瘡又稱阿弗它口腔炎,系口腔黏膜發(fā)生小而疼痛的潰瘍,具有復發(fā)性。本病多與精神緊張、內分泌失調、營養(yǎng)缺乏、感染、遺傳、免疫功能異常、消化系統(tǒng)疾病等因素有關。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生,外因以熱毒為主;內因多為情志內傷,飲食不節(jié),房室勞倦所致。本病多見于中年婦女,潰瘍多數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動的黏膜區(qū)域,常常疼痛難忍令患者寢食難安。我們在臨證中常辨證分為六型治療。
一外感時毒型口瘡:多發(fā)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癥狀。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紅腫,微痛,舌尖或唇內出現栗粒樣小紅點或小皰疹,12小時內皰疹潰破,呈表淺潰瘍,邊界清楚。治宜清熱解毒,健脾化濕。方藥:銀花18克,連翹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蘭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殼10克,葛根15克,白術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二脾胃積熱型:癥見口舌多處糜爛生瘡,瘡面紅腫,灼熱疼痛,甚則口臭牙齦腫痛,伴口渴多飲,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滑數。治宜清熱瀉火,蕩滌胃熱。方藥:山梔12克,黃芩12克,連翹12克,大黃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黃連10克,竹葉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劑。
三脾腎陽虛型:癥見口舌生瘡,潰瘍面色白,周圍不紅,數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溫,口干喜熱飲,腰背酸痛,尿頻清長,大便溏,舌淡苔白膩,脈沉弱。治宜溫補脾腎,引火歸源。方藥: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鐘),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藥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澤瀉10克,蒼術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四脾胃虛弱型:癥見口舌生瘡反復發(fā)作,瘡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氣短,不思飲食,四肢不溫,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宜補中益氣,健脾化濕。方藥:黃芪15~30克,黨參15克,當歸10克,陳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術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五心腎陰虛型:癥見潰瘍顏色鮮紅,數量多,形狀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晝輕夜重,伴心悸心煩,失眠多夢,健忘,眩暈耳鳴,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黃,舌紅苔薄,脈細數。治宜滋陰清火,養(yǎng)心安神。方藥: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藥5克,澤瀉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連翹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六血虛陰虧型:癥見口舌潰爛多發(fā)生于月經前后,伴月經先期量多,五心煩熱,口干喜飲,舌淡苔薄白,脈細數無力。治宜養(yǎng)血益陰,潛降虛火。方藥:當歸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葉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梔10克,柴胡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玄參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怎么治?六大中醫(yī)治療方法了解一下!”的信息,相信大家通過閱讀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更多“口腔潰瘍”疾病防治信息,請點擊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