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wǎng)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技師:《答疑周刊》2015年11期
【問題】代謝性堿中毒為什么鉀離子和氯離子降低?
代謝性堿中毒機體代償調(diào)節(jié)
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清鉀減少,可引起血漿NaHCO3增多而發(fā)生代謝性堿中毒。其機理有①血清K+下降時,腎小管上皮細胞排K+相應(yīng)減少而排H+增加,換回Na+、HCO3-增加。此時的代謝性堿中毒,不像一般堿中毒時排堿性尿,它卻排酸性尿,稱為反常酸性尿。②血清鉀下降時,由于離子交換,K+移至細胞外以補充細胞外液的K+而H+則進入細胞內(nèi)以維持電中性,故導致代謝性堿中毒(此時細胞內(nèi)卻是酸中毒,當然細胞內(nèi)沖物質(zhì)可以緩沖進入細胞內(nèi)的H+)。
細胞外液最主要的陰離子是氯離子,其次是碳酸氫根離子,而且兩者通過細胞膜能進行交換,當補充氯離子的的時候細胞外液中的陰離子多了,為了保持電荷平衡腎小管對管腔內(nèi)的碳酸氫根離子的重吸收就會減少,那么腎臟排堿就會多,有助于減輕堿中毒。
因此代謝性堿中毒鉀離子和氯離子降低。
祝您學習愉快!
祝您順利通過考試!
感謝您對網(wǎng)校的支持!
【問題】腎小管和近曲小管,遠曲小管,集合管的聯(lián)系?
腎小管與腎小囊壁層相連的一條細長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作用.腎小管按不同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分布位置和功能分成三部分;近端小管、髓袢和遠端小管。
1.近曲小管此管上連腎小囊腔是腎小管中最粗的一段,盤曲在所屬腎小體周圍。管壁由單層立方上皮細胞組成。管腔小而不規(guī)則,是腎小管重吸收功能的重要部分。細胞的游離面有刷狀緣,電子顯微鏡下可見,是由微絨毛組成。這些結(jié)構(gòu)都擴大了細胞表面積,有利于重吸收作用。
2.髓袢降支和升支髓袢為一U字形小管,由三段組成:第一段為降支粗段(近直小管);第二段為細段呈U形(細段);第三段為升支粗段(遠直小管)。第一段及第二段的降支部分又統(tǒng)稱為降支,第二段的升支及第三段又統(tǒng)稱為升支。它們分別由扁平和立方上皮構(gòu)成。不同部位的腎單位髓袢的長度不同。皮質(zhì)腎單位的髓袢較短,薄壁段很短或缺如。近髓腎單位的髓袢則較長,一直深入髓質(zhì)可達錐體乳頭。這類髓袢對尿的濃縮有特殊的功能。
3.遠曲小管較短。迂曲盤繞在所屬腎小體附近,與近曲小管相鄰。管壁由立方形上皮細胞組成,管腔大而規(guī)則。其末端與集合管相連。髓袢及遠曲小管合稱遠端腎單位。是離子轉(zhuǎn)運和分泌的重要場所,細胞能吸收H2O、Na離子,排出K離子、H離子、NH3,受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調(diào)控,參與尿液濃、稀的調(diào)節(jié)。
4.集合管集合管是由皮質(zhì)走向髓質(zhì)錐體乳頭孔的小管,沿途有許多腎單位的遠曲小管與它相連,管徑逐漸變粗,管壁逐漸變厚。管壁由立方或柱狀上皮構(gòu)成。過去認為集合管只有運輸尿液的作用,現(xiàn)認為集合管亦有與遠曲小管同樣具有重吸收和分泌的功能。
【臨床免疫檢驗】
雙向擴散試驗不能分析的
A.抗原或抗體是否存在
B.抗原或抗體的相對含量
C.抗原或抗體的相對分子含量
D.抗原的性質(zhì)
E.抗體的性質(zhì)
【正確答案】E
學員提問:請老師詳解謝謝
解答:雙向擴散試驗:在瓊脂內(nèi)抗原和抗體各自向?qū)Ψ綌U散,在最恰當?shù)谋壤幮纬煽乖贵w沉淀線,根據(jù)沉淀線的位置、形狀以及對比關(guān)系,可對抗原或抗體作出定性分析。雙向擴散試驗也分為試管法和平板法。
1、試管法:在含有抗原的溶液和含有抗體瓊脂中間,加一層普通瓊脂,讓下層抗體和上層抗原向中間自由擴散,在抗原、抗體濃度最適時形成沉淀線。
2、平板法:
是在瓊脂板上相距3~5mm打一對孔,或者梅花孔、雙排孔、三角孔等。在相應(yīng)孔中加入抗原或抗體,待其自由擴散后,抗原、抗體形成可見的沉淀線。根據(jù)沉淀線的位置可作如下分析:
①抗原、抗體是否存在及其相對含量。一般沉淀線靠近抗原孔,提示抗體量大,沉淀線靠近抗體孔,提示抗原量大。
②抗原、抗體相對分子量的分析;抗原或抗體在瓊脂內(nèi)自由擴散,其速度受分子量影響。分子量小者,擴散快,反之較慢。由于慢者擴散圈小,局部濃度較大,形成沉淀線彎向分子量大的一方。如若兩者分子量相等,則形成直線。
③抗原性質(zhì)的分析,受檢的抗原性質(zhì)可能完全相同、部分相同、完全不同,沉淀弧可分別出現(xiàn)完全融合、部分融合、不融合三種情況;
④抗體效價的滴定??贵w效價是抗原、抗體經(jīng)過自由擴散形成沉淀線,出現(xiàn)沉淀線的最高抗體稀釋度為該抗體的效價。
祝您順利通過考試!
感謝您對網(wǎng)校的支持!
【臨床血液學檢驗】
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減低常見于哪種疾病
A.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B.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C.骨髓纖維化
D.再生障礙性貧血
E.化膿性鏈菌感染
【正確答案】B
學員提問:請解釋一下?
解析:此處知識點是相對比較難的,但是必須是您要記住的,這里老師給您列舉一些經(jīng)??荚嚳嫉降?,希望您能記住,記住這幾個就差不多了。
血液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NAP積分值明顯減低,常為“0”,緩解時NAP積分值上升到正常。類白血病反應(yīng)時的NAP積分值明顯增高,中性桿狀核粒細胞的堿性磷酸酶活性增強,甚至中性晚幼粒細胞也呈陽性反應(yīng)。因此本法常用來鑒別慢粒和類白血病反應(yīng)及是觀察慢粒療效的指標之一;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時NAP積分值減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時NAP積分值一般增高,因此本法可作為鑒別急粒和急淋的方法之一。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NAP積分值增高,當病情好轉(zhuǎn)時,NAP積分值可下降,完全緩解時NAP活性可恢復(fù)到正常,因此本法對再障的診斷、療效觀察和估計病情均有一定意義;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的NAP積分值減低,因此本法可作為鑒別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方法之一;紅細胞增多癥的NAP積分值升高,而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的NAP積分值無明顯變化,因此本法可用來鑒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和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NAP積分值減低。③其他:紅白血病的NAP積分值減低,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骨髓纖維化、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和紅血病等疾病的NAP積分值可增高;NAP積分值減低,也可見于鐮形細胞性貧血、嚴重型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家族性低磷酸酶血癥。
祝您順利通過考試!
感謝您對網(wǎng)校的支持!
【臨床基礎(chǔ)檢驗】
血清與血漿的區(qū)別是
A.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
B.血漿缺少某些凝血因子
C.血清缺少凝血酶
D.血漿缺少凝血酶
E.血清缺少纖維蛋白
【正確答案】A
學員提問:請解釋一下。
解答:血清與血漿的差別是:血清中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等。纖維蛋白原屬于凝血因子,所有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答案A是正確的。
祝您順利通過考試!
感謝您對網(wǎng)校的支持!
【臨床基礎(chǔ)檢驗】
為判斷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可采用注射
A.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
B.嗜堿性粒細胞計數(shù)
C.淋巴細胞計數(shù)
D.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
E.單核細胞計數(shù)
【正確答案】A
學員提問:為什么是A呢?
解答: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0.5×109/L。
(1)寄生蟲?。耗c道外寄生蟲,如血吸蟲、華支睪吸蟲、肺吸蟲、絲蟲、包蟲等,以及腸道鉤蟲感染時,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高。
(2)變態(tài)反應(yīng)性疾?。喝缰夤芟?、壞死性血管炎、藥物過敏反應(yīng)、蕁麻疹、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血清病、異體蛋白過敏、枯草熱等嗜酸性粒細胞呈輕度或中等度增高。
(3)皮膚病:如濕疹、剝脫性皮炎、天皰瘡、銀屑病等嗜酸性粒細胞呈輕度或中度增高。
(4)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多發(fā)性骨髓瘤、脾切除后、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等。
(5)某些惡性腫瘤:癌腫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如肺癌)。
(6)某些傳染?。簜魅静「腥酒跁r,嗜酸性粒細胞常減低,在恢復(fù)期時,嗜酸性粒細胞暫時性增高。但猩紅熱急性期,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7)其他:風濕性疾病、腦垂體前葉功能減低癥、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低癥、過敏性間質(zhì)性腎炎等。
(8)高嗜酸性粒細胞綜合征:包括伴有肺浸潤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過敏性肉芽腫、嗜酸性粒細胞心內(nèi)膜炎等。
祝您順利通過考試!
感謝您對網(wǎng)校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