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方劑集錦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吳茱萸湯-方劑知識

2013-08-12 11:34 醫(yī)學教育網
|

【組成】

吳茱萸9克,人參9克,生姜18克,大棗4枚。

【主治】

肝胃虛寒,濁陰上逆證。食后泛泛欲嘔,或嘔吐酸水,或干嘔,或吐清涎冷沫,胸滿脘痛,巔頂頭痛,畏寒肢涼,甚則伴手足逆冷,大便泄瀉,煩躁不寧,舌淡苔白滑,脈沉弦或遲。(本方適用于慢性胃炎、妊娠嘔吐、神經性嘔吐、神經性頭痛、耳源性眩暈等屬肝胃虛寒者。)

【正文】

功用: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胃熱嘔吐,陰虛嘔吐,或肝陽上亢之頭痛均禁用本方。

方解:本方證乃肝胃虛寒,濁陰上逆所致。肝胃虛寒,胃失和降,濁陰上逆,故食后泛泛欲吐,或嘔吐酸水,或干嘔,或吐清涎冷沫;厥陰之脈夾胃屬肝,上行與督脈會于頭頂部,胃中濁陰循肝經上擾于頭,故巔頂頭痛;濁陰阻滯,氣機不利,故胸滿脘痛;肝胃虛寒,陽虛失溫,故畏寒肢冷;脾胃同居中焦,胃病及脾,脾不升清,則大便泄瀉;舌淡苔白滑,脈沉弦而遲等均為虛寒之象醫(y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治宜溫中補虛,降逆止嘔。方中吳茱萸味辛苦而性熱,歸肝、脾、胃、腎經。既能溫胃暖肝以祛寒,又善和胃降逆以止嘔,一藥而兩擅其功,是為君藥。重用生姜溫胃散寒,降逆止嘔,用為臣藥。吳茱萸與生姜相配,溫降之力甚強。人參甘溫,益氣健脾,為佐藥。大棗甘平,合人參以益脾氣,合生姜以調脾胃,并能調和諸藥,是佐使之藥。四藥配伍,溫中與降逆并施,寓補益于溫降之中,共奏溫中補虛,降逆止嘔之功。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上報名/現(xiàn)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