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9日 16: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一、血漿蛋白質的含量及分類
血漿中除水分外含量最多的一類化合物就是血漿蛋白質,正常人含量為60~80g/L,是多種蛋白質的總稱。按不同的分離方法可將血漿蛋白質分為不同組分,如用鹽析法可將其分為白蛋白(a1bumin)、球蛋白(globulin)和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正常人白蛋白(A)含量為35—55g/L,球蛋白(G)為10一30g/L,白蛋白與球蛋自的比值(A/Gratio)為1.5—2.5.用電泳法則可將血漿蛋白質分為不同的組分,如用簡便快速的醋酸纖維薄膜可分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用分辨率更高的聚丙烯酰胺疑膠電泳或免疫電泳則可分成更多組分,目前已分離出百余種血漿蛋白質。
按不同的來源則將血漿蛋白質分為兩大類。一類為血漿功能性蛋白質。是由各種組織細胞合成后分泌入血漿,并在血漿中發(fā)揮其生理功能。如抗體、補體、凝血酶原、生長調節(jié)因子、轉運蛋白等。這類蛋白質的量和質的變化反映了機體代謝方面的變化;另一類則是在細胞更新或遭到破壞時溢入血漿的蛋白質。如血紅蛋白、淀粉酶、轉氨酶等。這些蛋白質在血漿中的出現(xiàn)或含量的升高往往反映了有關組織的更新、破壞或細胞通透性改變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血漿功能性蛋白質多具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1.除γ球蛋白是由漿細胞合成,少數(shù)是由內皮細胞合成,大多數(shù)血漿蛋白質是由肝細胞合成的。
2.一般是由粗面內質網(wǎng)結合的核糖體合成的,先以蛋白質前體出現(xiàn),經(jīng)翻譯后的修飾加工如信號肽的切除、糖基化、磷酸化等而轉變?yōu)槌墒斓鞍住Q獫{蛋白質自肝臟合成后分泌入血漿的時間為30分鐘到數(shù)小時不等。
3.幾乎都是糖蛋白,含有N或O連接的寡糖鏈,根據(jù)其含糖量的多少可分為糖蛋白(glycoprotein)和蛋白多糖(proteoglycan)。糖蛋白中糖的含量<40%.蛋白多糖中含糖量可達90%一95%,現(xiàn)認為糖蛋白中的糖鏈具有許多重要的作用,如血漿蛋白質合成后的定向轉移;細胞的識別功能,此外糖鏈還可使一些血漿蛋白質的半壽期延長。
4.多種血漿蛋白質如運鐵蛋白、銅蘭蛋白、結合珠蛋白等都具有多態(tài)性,這對遺傳研究及臨床工作有一定意義。
在一些組織損傷及急性炎癥時,某些血漿蛋白質的含量會升高,這些蛋白質稱為急性時相蛋白質(acute phase protein,APP),包括C-反應蛋白、a1抗胰蛋白酶、結合珠蛋白、a1酸性蛋白和纖維蛋白原等。白細胞介素-1是單核吞噬細胞釋放的一種多肽,它能刺激肝細胞合成許多急性時相蛋白。這些急性時相蛋白在人體炎癥反應時發(fā)揮一定的作用,如a1抗胰蛋白酶能使急性炎癥反應時釋放的某些蛋白酶失活。但是有些蛋白質如白蛋白與轉鐵蛋白則在急性炎癥反應時含量下降。
二、血漿蛋白質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調節(jié)血漿膠體滲進壓和pH
血漿膠體滲透壓是由血漿蛋白質產(chǎn)生,其大小取決于蛋白質的濃度和分子大小。白蛋白是血漿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正常人含量為35-55g/L,分子量約為68,500(多數(shù)血漿蛋白質的分子量為16萬-18
萬之間),含585個氨基酸,等電點為4.7.血漿膠體滲透壓中75%是由白蛋白產(chǎn)生,故白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清蛋白是由肝合成,成人每日每千克體重合成約120——200mg.占肝臟合成分泌蛋白質總量的50%.臨床上血漿白蛋白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合成原料不足(如營養(yǎng)不良等);合成能力降低(如嚴重肝病);丟失過多(腎臟疾病,大面積燒傷等);分解過多(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發(fā)熱等)。白蛋白含量下降,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使水分向組織間隙滲出從而產(chǎn)生水腫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正常人血液pH在7.35——7.45,血漿大多數(shù)蛋白質的pI在pH 4——6之間,血漿蛋白質可以弱酸或部分以弱酸鹽的形式存在,組成緩沖對參與維持血液pH的相對恒定。
(二)運輸功能
血漿中那些難溶于水或易從尿中丟失,易被酶破壞及易被細胞攝取的小分子物質,往往與血漿中一些蛋白質結合在一起運輸,這些蛋白質通過專一性結合不同的物質而有不同的作用。①結合運輸血漿中某些物質到作用部位,防止經(jīng)腎隨尿排泄而丟失。②運輸難溶于水的化合物。如類固醇、脂類、膽紅素等與白蛋白、載脂蛋白(見脂類代謝)、類固醇結合球蛋白(CBG)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TBG)等結合運輸。結合運輸某些藥物具有解毒和促進排泄的功能。④對組織細胞攝取被運輸物質起調節(jié)作用。
(三)免疫功能
機體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可產(chǎn)生特異的抗體,血液中具有抗體作用的蛋白質稱之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由漿細胞產(chǎn)生,電泳時主要出現(xiàn)于γ球蛋白區(qū)域,Ig能識別并結合特異性抗原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激活補體系統(tǒng)從而消除抗原對機體的損傷。Ig 分為五大類即IgG、IgA、IgM、IgD及IgE,它們在分子結構上有一共同特點即都有一四鏈單位構成單體,每個四鏈單位由兩條相同的長鏈又稱為重鏈(heavy chain,H鏈)和兩條相同的短鏈又稱為輕鏈{1ight chain,L鏈}組成。其中IgG、lgD、IgE均為一個四鏈單位組成(單體),IgA是二聚體,IgM則是五聚體,H鏈由45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L鏈由210—23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鏈與鏈之間以二硫鍵相連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補體(complement)是血漿中存在的參與免疫反應的蛋白酶體系,共有11種成分,抗原抗體復合物可激活補體系統(tǒng),成為具有酶活性的補體或數(shù)個補體構成的活性復合物從而殺傷靶細胞、病原體或感染細胞。
(四)凝血與抗凝血功能
多數(shù)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屬于血漿蛋白質,且常以酶原形式存在,在一定條件下被激活后發(fā)揮生理功能(見本章第三節(jié))。
(五) 營養(yǎng)作用
三、血漿酶類
血漿蛋白質中還包括一些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按其來源與作用不同可分為兩類。
(一)血漿功能性酶
(二 ) 血漿非功能性酶
這類酶在細胞內合成并存在于細胞中,正常人血漿中含量極低,基本無生理作用。按其作用部位分為下列兩類:
1.細胞酶存在于細胞中并在其中發(fā)揮作用,當細胞在生理病理情況下其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或細胞損傷時逸入血漿,它們在血漿中雖無生理作用但卻有臨床診斷價值,尤其是一些組織特有的酶在血漿中含量的變化有助于判斷該組織的病變。
2.外分泌酶外分泌腺分泌的酶。如淀粉酶、脂肪酶、堿性磷酸酶等,正常時僅少量逸入血漿,但當腺體病變時,進入血漿的量增多。如急性胰腺炎時血漿中淀粉酶含量明顯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