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羅子為清風藤科植物筆羅子的果實。解表,止咳。主感冒,咳嗽。
筆羅子——《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名】 Bǐ Luó Zǐ
【別名】野枇杷、粗糠柴
【來源】清風藤科筆羅子Meliosma rigida Sieb. et Zucc.,以根皮入藥。
【生境分布】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性味】酸,平。
【功能主治】解毒,利水,消腫。主治水腫腹脹,無名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鮮根皮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筆羅子——《*辭典》
【出處】《湖南民間藥物資料》
【拼音名】 Bǐ Luó Zǐ
【別名】野枇杷(《中國樹木分類學》),粗糠柴、花木香(《中國經濟植物志》),山枇杷、毛鼻良(《湖南民間藥物資料》)。
【來源】為清風藤科植物筆羅子的果實。
【原形態(tài)】常綠小喬木,高約10米。樹干筆直,皮灰褐色;嫩枝粗壯,密生銹色柔毛。單葉互生,革質,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長8~25厘米,寬3~5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楔形,全緣或上部疏生鋸齒,上面嫩時有毛,下面有銹色絨毛,側脈在背面顯明;葉柄長2.5~3厘米,有短毛。圓錐花序頂生,有銹色柔毛;花小,白色;萼片5;花瓣5;雄蕊5.核果近球形,基部傾斜,徑5~8毫米,萼宿存?;ㄆ?~6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溪邊、林緣或闊葉雜木林中及灌木叢內。分布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等地。
【化學成份】樹皮含鞣質16.0%,葉含鞣質5.7%.
【功能主治】《湖南民間藥物資料》:“治咳嗽、感冒,止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
【摘錄】《*辭典》
筆羅子——《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湖南民間藥物資料》
【拼音名】 Bǐ Luó Zǐ
【英文名】 root-bark of Stiffleaf Meliosma
【別名】山枇杷、毛鼻良。
【來源】
藥材基源:為清風藤科植物筆羅子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iosma rigida Sieb.et Zucc.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筆羅子 喬木,高達7m.芽、幼枝、葉背中脈、花序均被誘色長絨毛。單葉;葉柄長1.5-4cm;葉片倒披針形或狹倒卵形,長8-25cm,寬2.5-4.5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漸狹楔形,全緣或中部以上有數(shù)個尖鋸齒,葉背被銹色柔毛;側脈每邊9-18條;革質。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主軸具3棱;萼片5或4,卵形或近圓形,有緣毛;花瓣5,白色,外面3片近圓形,直徑2-2.5mm,內面2片長約為花絲之半,2裂;光瑞具數(shù)緣毛;發(fā)育雄蕊長1.2-1.5mm;子房無毛。核果球形,直徑5-8mm;核球形,稍偏斜,具凸起細網(wǎng)紋?;ㄆ谙募荆?-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核果球形,直徑5-8mm.果核球形,稍偏斜,具凸起細網(wǎng)紋,中肋稍隆起。干后果實表面顯棕綠色。氣微。
【化學成份】樹皮含鞣質16.0%.葉含鞣質5.7%.
【性味】苦;平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 解表,止咳。主感冒;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
【各家論述】《湖南民間藥物資料》:治咳嗽、感冒,止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