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醫(yī)學題庫】全新升級!學習做題新體驗!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婦產科主治醫(yī)師 > 輔導精華 > 正文

婦產科主治輔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

2011-11-24 10:26 醫(yī)學教育網
|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是婦產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大綱所包含的內容,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相關內容供大家學習參考。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良性疾病但表現特殊的病理生理現象,病變可種植于不同部位,有再生能力,亦可有遠處轉移與蔓延。其病因與發(fā)病機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早年文獻主要提出以下三種發(fā)病學說:

  一、種植學說

  又稱經血逆流學說。認為婦女行經時子宮收縮,經血從輸卵管逆流,經傘端進入盆腔,混雜在經血中的子宮內膜碎片種植在盆腔腹膜表面而繼續(xù)生長,并在卵巢激素的直接作用下,發(fā)生周期性的變化。大量動物實驗和臨床證據均支持種植學說。

  二、體腔上皮化生學說

  認為在胚胎發(fā)育的過程中,體腔上皮化生為子宮內膜。盆腔腹膜和臟器的漿膜等體腔上皮,在逆流的經血反復刺激與卵巢激素的周期作用下,有可能被激活轉化為內膜而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病灶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三、良性轉移學說

  經血逆流不能解釋發(fā)生在腹腔以外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如胸腔、臍、四肢、腎、肺、頭部等病變。認為子宮內膜細胞可以像惡性腫瘤一樣通過淋巴和/或血運的途徑向遠處轉移,但在身體各器官組織中生長發(fā)育的內膜基本上是良性的。曾在盆腔或腹股溝的淋巴結中找到異位的子宮內膜,在子宮旁的靜脈中亦發(fā)現有內膜細胞,均支持此學說。

  以上三種學說,尤其是經血逆流種植學說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公認的重要發(fā)病原因。自有腹腔鏡檢查以來,發(fā)現經血逆流情況相當多見,不論有無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婦女,其腹水中50%有成活的內膜細胞,并非有經血逆流者都會發(fā)生子宮內膜異位癥,故近年來在研究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機理方面又有以下新的學說:

  四、免疫學說

  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產生可能由于遺傳因素反應的免疫功能障礙所致,T抑制細胞減少,不能發(fā)揮細胞毒的作用,以抵抗內膜的侵犯和阻止其種植和發(fā)展,發(fā)病遲早和病情輕重與免疫功能低落程度有關。1980年Simpson報道: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第一級親屬中的發(fā)病率為6.9%,而對照組中僅1.0%,認為遺傳可能與發(fā)病有關。Gilm0ne為了解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免疫系統(tǒng)的關系。將人外周血的淋巴細胞,與其自身的子宮內膜細胞混合培養(yǎng),發(fā)現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經上述取樣培養(yǎng)后,淋巴細胞增生反應明顯低于非子宮內膜異位癥對照組(P<0.001)。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免疫反應較差。有研究發(fā)現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外周血與腹腔液中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低于對照組(P<0.001),且與病變嚴重程度呈顯著負相關。NK細胞是非特異性殺傷細胞,其主要功能為免疫監(jiān)視及防御。內膜異位癥患者外周血與腹腔液中NK細胞功能的缺陷可能與該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關。

  五、黃素化未破裂卵泡綜合征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基礎體溫上升后2~5天內,腹腔鏡下未能觀察到排卵裂孔,認為是未破裂的卵泡黃素化。正常情況下排卵后腹水內的雌、孕激素水平升高,約為血漿濃度的5~20倍,可防止內膜種植生長。而LuFS患者由于卵泡未破裂,腹水中的17β雌二醇和孕酮較正常為少,失去對子宮內膜的抑制力,而導致內膜種植。

  據報道,正常婦女LUFS發(fā)病率為4.9%~7%,而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發(fā)病率為29%~79%,推測LUFS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致病因素之一。至于LUFS成的原因有許多學說,設想可能由于應激引起的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影響排卵及黃體功能,或其他不明因素直接影響排卵所致。

  六、分子生物學基礎

  認為某些基因可能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原因中起重要作用,或直接使內膜種植、生長,或通過誘導某種免疫機制失調導致異位內膜種植,亦能通過延緩異位內膜細胞的凋亡使異位內膜的壽命延長。以下介紹有關分子生物學基礎的研究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一)芳香化酶P450

  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所有異位內膜及在位內膜中均有表達,但在正常婦女的在位內膜或腹膜標本中均未發(fā)現。其作用是促進異位內膜的雌激素生物合成,局部產生的雌激素可導致異位灶的種植及生長,這可能解釋異位內膜能種植到腹膜的表面。

 ?。ǘ┭軆绕どL因子

  是一種血管內皮細胞特異性蛋白,在血管新生的生理與病理方面起重要作用。中、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腹水中VEGF濃度高于輕度患者及正常婦女。VEGF活性的增強使內膜血管生成增加,可能是異位內膜種植、生長的決定因素。VEGF含量隨病情的加重而增高,提示異位內膜種植越廣泛,增生越活躍就需要越多的VEGF,故VEGF可能在子宮內膜異位癥血管發(fā)生的生理、病理中起重要作用。

 ?。ㄈ┐萍に厥荏w(ER)與孕激素受體(PR)

  異位內膜中的ER及PR少于在位內膜,PR和ER的比例亦明顯低于在位內膜,PR的絕對或相對減少將導致其失去對雌激素的抑制,使其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展中起作用。

 ?。ㄋ模┚奘杉毎淖饔?

  已發(fā)現子宮內膜異位癥婦女中巨噬細胞的數量、濃度及活性上升。生長調節(jié)因子。(gtOWthregLdatora)是巨噬細胞所分泌的產物之一,亦隨之上升。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盆腔積液中生長調節(jié)因子a的濃度高于正常育齡婦女,并隨子宮內膜異位癥嚴重程度而升高。認為巨噬細胞及其分泌的生長調節(jié)因子a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機制中起作用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ㄎ澹┮种萍毎{亡

  很多蛋白與細胞凋亡有關,其中最重要的蛋白是Bcl一2和Fas,Bcl一2的作用是通過抑制細胞凋亡延長細胞壽命,Fas的作用是誘導細胞凋亡。在位內膜增殖期有Bcl一2表達且有周期性變化,但腹膜和卵巢內膜異位灶上這種周期性變化不顯著。FaS則僅在腺細胞中表達,在間質細胞中缺如,且無周期性變化。這些區(qū)別可能導致異位細胞的壽命延長。

  總之,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機制如上所述是多種多樣的,病因及病情程度也因人而異,其確切的發(fā)病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衛(wèi)生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2024婦產科主治醫(yī)師考試還有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熱點推薦
2022婦產科主治醫(yī)師考試新課上線,超前預售!
直播課
【回放】2021婦產科主治基礎摸底測試及復習技巧
【直播回放】2021婦產科主治基礎摸底測試及復習技巧

直播時間:已結束

主講老師:景晴老師

針對人群:婦產科主治醫(yī)師考生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