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官方報名時間>> | 有問必答>> | 資料0元領(lǐng)>> |
癥狀:面浮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氣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減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咣白或灰滯,舌質(zhì)淡胖,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治法: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方藥: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腎為水火之臟,根據(jù)陰陽互根原理,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故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補腎陰;用附子、肉桂溫補腎陽,兩藥配合,則補水中之火,溫腎中之陽氣;用白術(shù)、茯苓、澤瀉、車前子通利小便;生姜溫散水寒之氣;白芍開陰結(jié),利小便,牛膝引藥下行,直趨下焦,強壯腰膝。
若心悸,唇紺,脈虛或結(jié)或代,乃水邪上犯,心陽被遏,瘀血內(nèi)阻,宜重用附子再加桂枝、炙甘草、丹參、澤蘭,以溫陽化瘀;若先見心悸,氣短神疲,形寒肢冷,自汗,舌紫暗,脈虛數(shù)或結(jié)或代等心陽虛衰證候,后見水腫諸癥,則應(yīng)以真武湯為主,加人參、桂枝、丹參、澤蘭等,以溫補心腎之陽,化瘀利水。若見喘促,呼多吸少,汗出,脈虛浮而數(shù),是水邪凌肺,腎不納氣,宜重用人參、蛤蚧、五味子、山茱萸、牡蠣、龍骨,以防喘脫之變。
本證纏綿不愈,正氣日衰,復(fù)感外邪,癥見惡寒發(fā)熱,腫勢增劇,小便短少,此時可按風水治療,但應(yīng)顧及正氣虛衰的一面,不可過用表藥,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合五皮飲為主加減,酌加黨參、黃芪、菟絲子等補氣溫腎之藥,扶正與祛邪并用。
若病至后期,因腎陽久衰,陽損及陰,可導(dǎo)致腎陰虧虛,癥見水腫反復(fù)發(fā)作,精神疲憊,腰酸遺精,口燥咽干,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治宜滋補腎陰為主,兼利水濕,但滋陰不宜過于涼膩,以防匡助水邪,傷害陽氣,可用左歸丸加澤瀉、茯苓等治療。
若腎陰久虧,水不涵木,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上盛下虛,癥見面色潮紅,頭暈頭痛,心悸失眠,腰酸遺精,步履飄浮無力,或肢體微顫等,治宜育陰潛陽,用左歸丸加介類重鎮(zhèn)潛陽之品珍珠母、牡蠣、龍骨、鱉甲等治療。
脾陽虛衰證與腎陽虛衰證往往同時出現(xiàn),而表現(xiàn)為脾腎陽虛,水濕泛濫,因此健脾與溫腎兩法常同時并進,但需區(qū)別脾腎虛的輕重主次,施治當有所側(cè)重。
水腫日久,瘀血阻滯,其治療常配合活血化瘀法,取血行水亦行之意,近代臨床上常用益母草、澤蘭、桃仁、紅花等,實踐證明可加強利尿效果。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