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為菊科植物茅蒼術或北蒼術的干燥根莖。前者主產于江蘇、湖北、河南等地,以產于江蘇茅山一帶者質量最好,故名茅蒼術。后者主產于內蒙古、山西、遼寧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曬干。切片,生用、麩炒或米泔水炒用。
【性能】辛,苦,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燥濕健脾,祛風散寒。
【應用】
1.濕阻中焦證。本品苦溫燥濕以祛濕濁,辛香健脾以和脾胃。對濕阻中焦,脾失健運而致脘腹脹悶,嘔惡食少,吐瀉乏力,舌苔白膩等癥,最為適宜。常與厚樸、陳皮等配伍,如平胃散(《和劑局方》)。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若脾虛濕聚,水濕內停的痰飲或外溢的水腫,則同利水滲濕之茯苓、澤瀉、豬苓等同用,如胃苓湯(《證治準繩》)。若濕熱或暑濕證,則可與清熱燥濕藥同用。
2.風濕痹證。本品辛散苦燥,長于祛濕,故痹證濕勝者尤宜,可與薏苡仁、獨活等祛風濕藥同用,如薏苡仁湯(《類證治裁》)。若濕熱痹痛,可配石膏、知母等清熱瀉火藥,如白虎加蒼術湯(《普濟本事方》),或與黃柏、薏苡仁、牛膝配伍合用,用于濕熱痿證,即四妙散(《成方便讀》)。若與龍膽草、黃芩、梔子清熱燥濕藥同用,可治下部濕濁帶下、濕瘡、濕疹等。
3.風寒挾濕表證。本品辛香燥烈,能開肌腠而發(fā)汗,祛肌表之風寒表邪,又因其長于勝濕,故以風寒表證挾濕者最為適宜。常與羌活、白芷、防風等同用,如神術散(《和劑局方》)。
此外,本品尚能明目,用于夜盲癥及眼目昏澀??蓡斡?,或與羊肝、豬肝蒸煮同食。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陰虛內熱,氣虛多汗者忌用。
【鑒別用藥】蒼術、藿香、佩蘭均為芳香化濕藥,具有化濕之力,用于濕阻中焦證。但蒼術苦溫燥烈,可燥濕健脾,不僅適用于濕阻中焦,亦可用于其它濕邪泛濫之癥;而藿香、佩蘭性微溫或平,以化濕醒脾為主,多用于濕邪困脾之癥。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饑。”
2.《名醫(yī)別錄》:“主頭痛,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滿及霍亂吐下不止,暖胃消谷嗜食。”
3.《本草綱目》:“治濕痰留飲……脾濕下流,濁瀝帶下,滑泄腸風。”
【現(xiàn)代研究】
1.化學成分:主要含揮發(fā)油,油中主含蒼術醇(系β-桉油醇和茅術醇的混合結晶物)。其它尚含少量蒼術酮、維生素A樣物質、維生素B及菊糖。
2.藥理作用:其揮發(fā)油有明顯的抗副交感神經介質乙酰膽堿引起的腸痙攣;對交感神經介質腎上腺素引起的腸肌松弛,蒼術制劑能促進腎上腺抑制作用的振幅恢復。蒼術醇有促進胃腸運動作用,對胃平滑肌也有微弱收縮作用。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蒼術揮發(fā)油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小劑量是鎮(zhèn)靜作用,同時使脊髓反射亢進;大劑量則呈抑制作用。蒼術煎劑有降血糖作用,同時具排鈉、排鉀作用;其維生素A樣物質可治療夜盲及角膜軟化癥。
3.臨床研究:據(jù)報道,以蒼術為主或適當配伍還可用于治療其它多種疾病,如:單用蒼術泡水飲服,治療胃下垂,頗獲良效(中醫(yī)雜志,1997,2:72);或用蒼術煎汁,沖服生雞內金末,治療小兒厭食癥,亦有良效(中醫(yī)雜志,1997,1:7);用蒼術10~15g,配入黃芪、沙參、五味子等組成“金水相生飲”,治療糖尿病,總有效率為92%(中醫(yī)雜志,1997,2:70);用蒼術20g、白芷20g、烏梅15g、五味子15g,水煎,采用蒸氣吸入法,治療鼻息肉30余例均可收效(遼寧中醫(yī)雜志,1984,7:85)。另外,還可用治耳鳴、燒燙傷及尋常性魚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