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樺樹、楓樹、柞樹的根上。主產(chǎn)于陜西、山西、河北、河南、云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去泥沙,曬干。切片入藥,生用。
【性能】甘、淡,平。歸腎、膀胱經(jīng)。
【功效】利水消腫,滲濕。
【應用】水腫,小便不利,泄瀉。本品甘淡滲泄,利水作用較強,用于水濕停滯的各種水腫,單味應用即可取效。如(《子母秘錄》)治妊娠從腳至腹腫,小便不利,及(《楊氏產(chǎn)乳方》)治通身腫滿,小便不利,皆單用一味豬苓為未,熱水調(diào)服以治;治療水濕內(nèi)停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常與澤瀉、茯苓、白術等同用,如四苓散(《明醫(yī)指掌》);治腸胃寒濕,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濡瀉無度,常與肉豆蔻、黃柏同用,如豬苓丸(《圣濟總錄》)。豬苓藥性沉降,入腎、膀胱經(jīng),善通利水道,配生地、滑石、木通等,治熱淋,小便不通,淋瀝澀痛,如十味導赤湯(《醫(yī)宗金鑒》)。
【用法用量】煎服,6~12g.
【鑒別用藥】豬苓與茯苓:均利水消腫,滲濕,用治水腫,小便不利等證。然豬苓利水作用較強,無補益之功。而茯苓性平和,能補能利,既善滲泄水濕,又能健脾寧心。
【古籍摘要】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痎瘧、解毒……利水道。”
2.《本草綱目》:“開腠理,治淋、腫、腳氣,白濁,帶下,妊娠子淋,胎腫,小便不利。”并謂“開腠理,利小便,與茯苓同功。但入補藥不如茯苓也。”
【現(xiàn)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豬苓葡聚糖Ⅰ、甾類化合物、游離及結合型生物素、粗蛋白等。
2.藥理作用:其利尿機制是抑制腎小管對水及電解質(zhì)的重吸收所致。豬苓多糖有抗腫瘤、防治肝炎的作用。豬苓水及醇提取物分別有促進免疫及抗菌作用。
3.臨床研究:據(jù)報道,口服豬苓多糖膠囊,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治療慢性乙肝,療效顯著(臨床薈萃2001,7:313)。豬苓多糖注射液,肌注,治療免疫功能低下的體弱兒童,取得良效(中醫(yī)雜志,199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