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薤白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的鱗莖,可食用。是中華民族認識和使用較早的一味中草藥。
薤白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的鱗莖,可食用。它是中華民族認識和使用較早的一味中草藥。遠在漢朝醫(yī)圣張仲景就創(chuàng)瓜萎薤白湯,以治胸痹,因療效顯著直到今天還在使用。
到了唐時,人們有用酥炒薤白投酒中飲用的作法。詩人白居易因而留下“酥暖薤白酒”的詩句。
唐朝的另一個大詩人杜甫為薤白作詩。詩是這樣寫的:“束比青芻色,圓齊玉箸頭。衰年關膈冷,味暖并無憂。”
詩的前兩句是對薤白的描述,說它的莖葉翠綠象青草的顏色,鱗莖似無暇的白玉做成的筷頭,非常好看。在“安史之亂”中詩人顛沛流離,飽受戰(zhàn)亂之苦,貧病交加,自然是“衰年關膈冷”了。但是,當他飲下薤白以后,“關膈”的不舒迅速得以緩解,心情不覺好起來,一切憂愁消散得無影無蹤,油然產(chǎn)生了“味暖并無憂”的欣喜之情。
這首詩記錄了詩人一個短暫的生活畫面,也說明我們的先人們利用中醫(yī)中藥祛病強身取得很好的效果。
今天的我們對薤白的認識較之古人是深刻得多了。人們已分析出它所含的成分,對它的藥理也有進一步的認識,知道它的“提取物有顯著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當然還有其它的一些作用,這都為古人的正確使用做出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