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西醫(yī)藥結合的深入發(fā)展,中西藥聯用遍及各個臨床學科成為我國臨床用藥的優(yōu)勢與特色,它拓寬了臨床用藥的空間,其聯用機率呈上升趨勢。只要聯用得當、合理,可相互為用,取長補短,使療效增強,病程縮短,藥物的毒副作用減少,尤其是對一些疑難重癥的治療,有時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腫瘤病人在化療同時服用中藥能減輕毒副反應,腎臟病患者在用激素治療的期間配用中藥,可減少激素的用量,減低毒副反應等。然而,如果中西藥配伍不當、劑量不適或用法不妥等,可使藥效降低或消失,毒副反應增加或引起藥源性疾病,延誤病情,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死亡。
一、中西藥聯用的特點
1.協同增效 許多中西藥聯用后,均能使療效提高,有時很顯著地呈現協同作用,如黃連、黃柏與四環(huán)素、呋喃唑酮(痢特靈)、磺胺甲基異 唑,治療痢疾、細菌性腹瀉有協同作用,常使療效成倍提高。金銀花能加強青霉素對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殺菌作用。丙谷胺與甘草、白芍、冰片一起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協同作用,并已制成復方丙谷胺(胃丙胺)。甘草與氫化可的松在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方面有協同作用,因甘草甜素有糖皮質激素樣作用,并可抑制氫化可的松在體內的代謝滅活,使其在血液中濃度升高。丹參注射液、黃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與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劑等同用,可提高心肌梗死的搶救成功率。丹參注射液與間羥胺(阿拉明)、多巴胺等升壓藥同用,不但能加強升壓作用,還能減少對升壓藥的依賴性。
2.降低毒副反應 某些化學藥品雖治療作用明顯但毒副反應卻較大,若與某些適當的中藥[醫(y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配伍,既可以提高療效,又能減輕毒副反應。腫瘤患者接受化療后常出現燥熱傷津的陰虛內熱或氣陰兩虛,治以滋陰潤燥清熱或益氣養(yǎng)陰中藥而取效。
用甘草與呋喃唑酮合用治療腎盂腎炎,既可防止其胃腸道反應,又可保留呋喃唑酮的殺菌作用。氯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有明顯療效,但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是流涎。應用石麥湯(生石膏、炒麥芽)30~60劑為1療程,流涎消失率為82.7%,總有效率達93.6%。
3.減少劑量 珍菊降壓片[珍珠層粉、野菊花、槐花米、鹽酸可樂定、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有較好的降壓及改善癥狀的作用。若以常用量每次1片,每日3次計,鹽酸可樂定比單用劑量減少60%。地西泮有嗜睡等不良反應,若與苓桂術甘湯合用,地西泮用量只需常規(guī)用量的1/3,嗜睡等不良反應也因為并用中藥而消除。
4.減少禁忌,擴大適應范圍 碳酸鋰治療白細胞減少癥近年被廣泛應用,但因其胃腸道反應也限制了其適用范圍。如同時用白及、姜半夏、茯苓等復方中藥,就可減輕胃腸道反應,使許多有胃腸道疾患的白細胞減少癥患者接受治療。用生脈散、丹參注射液與莨菪堿合用,治療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既可適度提高心率,又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從而改善缺血缺氧的狀況,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二、中西藥聯用的藥物相互作用
(一)在藥動學上的相互作用
中西藥聯用時影響藥物的吸收,主要是影響藥物的透過生物膜吸收和影響藥物在胃腸道的穩(wěn)定性。
1.影響吸收
?。?)影響藥物透過生物膜吸收 中藥中的某些成分如鞣質、藥用炭、生物堿、果膠及金屬離子等易與西藥結合或吸附,特別是以固體形式口服的西藥,可導致某些藥物作用下降。含鞣質較多的中藥有大黃、虎杖、五倍子、石榴皮等,因此中成藥牛黃解毒片(丸)、麻仁丸、七厘散等不宜與口服的紅霉素、士的寧、利福平等同用,因為鞣質具有吸附作用,使這些西藥透過生物膜的吸收量減少。蒲黃炭、荷葉炭、煅瓦楞子等不宜與生物堿、酶制劑同服,因為藥物炭吸附生物堿及酶制劑,抑制其生物活性,影響藥物的吸收。含有果膠類藥物,如六味地黃丸、人參歸脾丸、山茱萸等不宜與林可霉素(潔霉素)同服,同服后可使林可霉素的透膜吸收減少90%。
(2)影響藥物在胃腸道的穩(wěn)定 中成藥中含有某些重金屬或金屬離子,當與一些具有還原性的西藥配伍使用時,會生成不溶性螯合物,影響藥物在胃腸道的穩(wěn)定性,甚至造成毒副反應。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是多羥基氫化并苯衍生物,在與含金屬離子如Ca2+、Fe2+、Fe3+、A13+、Mg2+等的中藥如石膏、海螵蛸、自然銅、赤石脂、滑石、明礬等以及含有以上成分的中成藥如牛黃解毒片等同服時,酰氨基和多個酚羥基能與上述金屬離子發(fā)生螯合反應,形成溶解度小、不易被胃腸道吸收的金屬螯合物,從而降低四環(huán)素在胃腸道的吸收。一些含生物堿的中藥如麻黃、顛茄、洋金花、曼陀羅、莨菪等,可抑制胃蠕動及排空,延長紅霉素、洋地黃類強心苷藥物在胃內的滯留時間,或使紅霉素被胃酸破壞而降低療效,或使強心苷類藥物在胃腸道內的吸收增加,引起洋地黃類藥物中毒。因此,含有上述中藥成分的中成藥都不宜與紅霉素、洋地黃類藥物同時口服。
2.影響分布某些中西藥聯用相互作用后,血藥濃度有所變化影響藥物與血漿蛋白組織結合。堿性中藥如硼砂、紅靈散、女金丹、痧氣散等,能使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排泄減少,吸收增加,血藥濃度上升,藥效增加20—80倍,同時增加腦組織中的藥物濃度,使耳毒性增加,造成暫時性或永久性耳聾,故長時問聯用應進行血藥濃度監(jiān)測。含有鞣質類化合物的中藥在與磺胺類藥物合用時,導致血液及肝臟內磺胺類藥物濃度增加,嚴重者可發(fā)生中毒性肝炎。銀杏葉與地高辛合用可促進主動脈內皮細胞內Ca2+水平,使地高辛的游離血藥濃度明顯升高,易造成中毒,因此,臨床上兩者聯合使用時應適當降低地高辛劑量,并進行血藥濃度的監(jiān)測。
3.影響代謝中西成藥配伍時會影響藥酶的活性,從而影響藥物在體內的代謝。
(1)酶促反應 中藥酒劑、酊劑中含有一定濃度的乙醇,乙醇是常見的酶促劑,它能使肝藥酶活性增強,在與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安乃近、利福平、二甲雙胍、胰島素等藥酶誘導劑合用時,使上述藥物在體內代謝加速,半衰期縮短,藥效下降;當與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鹽酸氯米帕明、丙咪嗪、阿米替林及多慮平等配伍使用時,由于肝藥酶的誘導作用,使代謝產物增加,從而增加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物的不良反應。
?。?)酶抑反應 中西藥合用時發(fā)生酶抑反應也會影響藥物在體內代謝,使藥效降低或毒副作用增加。富含鞣質的中藥大黃、山茱萸、訶子、五倍子、地榆、石榴皮、虎杖、側柏葉等,在與淀粉酶、蛋白酶、胰酶、乳酶生等含酶制劑聯用時,可與酶的酰胺鍵或肽鍵結合形成牢固的氫鍵締合物,使酶的效價降低,影響藥物的代謝。單胺氧化酶抑制藥呋喃唑酮、異煙肼、丙卡巴肼、司來吉米等通過抑制體內單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單胺氧化酶類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不被破壞,而貯存于神經末梢中。此時若口服含有麻黃堿成分的中成藥如大活絡丹、千柏鼻炎片、蛤蚧定喘丸、通宣理肺丸等,所含麻黃堿可隨血液循環(huán)至全身組織,促進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大量釋放。引起頭痛、惡心、呼吸困難、心律不齊、運動失調及心肌梗死等不良反應,嚴重時可出現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因此,臨床上應避免聯用。
4.影響排泄
?。?)增加排泄堿性藥物由于與酸性藥物發(fā)生相互作用,可大大加快藥物排泄速度,導致藥效降低,甚至失去治療作用。堿性中藥如煅牡蠣、煅龍骨、紅靈散、女金丹、痧氣散、烏貝散、陳香露白露片等,與尿液酸化藥物諾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頭孢類抗生素等聯用時,酸性解離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時間和作用強度降低;紅霉素在堿性環(huán)境下抗菌作用強,當與含山楂制劑合用時,可使血液中pH降低,導致紅霉素分解,失去抗菌作用。此外,冰硼散可使尿液堿化,增加青霉素與磺胺類藥物的排泄速度,降低藥物有效濃度,抗菌作用明顯降低。含有機酸成分的中藥如烏梅、山茱萸、陳皮、木瓜、川芎、青皮、山楂、女貞子等,與一些堿性藥物如氫氧化鋁、氫氧化鈣、碳酸鈣、枸櫞酸鎂、碳酸氫鈉、氨茶堿、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合用時,會發(fā)生酸堿中和而降低或失去藥效。
?。?)減少排泄 酸性較強的藥物聯用,可酸化體液而使藥物排泄減少,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含有機[醫(y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酸成分的中藥,如烏梅、山茱萸、陳皮、木瓜、川芎、青皮、山楂、女貞子等與磺胺類、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利福平、阿司匹林等酸性藥物合用時,因尿液酸化,可使磺胺類和大環(huán)內
酯類藥物的溶解性降低,增加磺胺類藥物的腎毒性,導致尿中析出結晶,引起結晶尿或血尿;增加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的肝毒性,甚至可引起聽覺障礙;可使利福平和阿司匹林的排泄減少,加重腎臟的毒副作用。
(二)在藥效學上的相互作用
1.藥效學的協同作用 中西藥合理的配伍,可導致協同作用,增強療效,減輕毒副作用。研究表明,香連丸與廣譜抗菌增效劑甲氧芐啶聯用后,其抗菌活性增強16倍。
2.藥理作用相加產生毒副作用 有些中西成藥均具有較強的藥理作用,合用后藥理作用相互加強產生毒性作用。強心苷有較強的生理效應,如過量會引起中毒。故六神丸、救心丹等含有蟾酥、羅布麻、夾竹桃等強心苷成分的中成藥,不宜與洋地黃、地高辛、毒毛旋花子苷K等強心苷類同用。發(fā)汗解表藥荊芥、麻黃、生姜等及其制劑(如防風通圣丸),與解熱鎮(zhèn)痛藥阿司匹林、安乃近等合用,可致發(fā)汗太過,產生虛脫。
3.藥效學上的拮抗作用 若中西成藥配伍不當,會使兩者在療效上發(fā)生拮抗作用,甚至產生嚴重的毒副作用。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質激素樣作用,有水鈉潴留和排鉀效應,還能促進糖原異生,加速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等各種糖、氨基酸轉化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從而減弱胰島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等降糖藥的藥效。因此含有甘草、鹿茸的中成藥,如人參鹿茸丸、全鹿丸等,不能與磺酰脲類降糖藥聯用。中藥麻黃及含麻黃堿的中成藥,如止咳喘膏、通宣理肺丸、防風通圣丸、大活絡丸、人參再造丸等有擬腎上腺素作用,具有興奮受體和收縮周圍血管的作用,與復方降壓片、帕吉林等降壓藥同時服用,會產生明顯的拮抗作用,使其作用減弱,療效降低,甚至使血壓失去控制,嚴重者可加重高血壓病患者的病情。如與鎮(zhèn)靜催眠藥氯丙嗪、苯巴比妥等同用則會產生藥效的拮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