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以下體溫單填畫要求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供大家閱讀參考:
1.體溫單項目分為楣欄、一般項目欄、生命體征繪制欄、特殊項目欄。
2.各項目欄除特殊要求和說明外,均應使用同色筆書寫。
3.數(shù)字除特殊說明外,均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表述,不書寫計量單位。
4.體溫單填寫、繪畫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時應重新書寫。
【填寫說明】:
1.楣欄項目包括: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病歷號(或病案號)、入院日期,均使用正楷字體書寫。
2.一般項目欄包括:日期、住院天數(shù)、手術后天數(shù)等。
(1)日期:住院日期首頁第1日及跨年度第1日需填寫年-月-日(如:2010-07-29)。每頁體溫單的第1日及跨月的第1日需填寫月-日(如08-01),其余只填寫日期。
(2)住院天數(shù):自入院當日開始計數(shù),直至出院。
(3)手術后天數(shù):自手術次日開始計數(shù),連續(xù)書寫14天,若在14天內進行第2次手術,則將第1次手術天數(shù)作為分母,第2次手術天數(shù)作為分子填寫。
3.生命體征繪制欄:包括體溫、脈搏描記及呼吸記錄區(qū)。
(1)體溫
①40℃-42℃之間的記錄:用紅色水筆在40℃-42℃之間以正楷漢字縱向頂格填寫患者入院(急診手術入院)、轉入、手術、分娩、出院、死亡等。除手術不寫具體時間外,其余均按24小時制,精確到分鐘,轉入時間由轉入科室填寫。書寫可超過40℃,破折號占兩小格,如“入院——九時十分”。急診手術住院患者入院時間從患者進入手術室時間算起,其他患者入院時間從到達病房辦理住院程序時間算起。
②體溫符號:口溫以藍“●”表示,腋溫以藍“×”表示,肛溫以藍“○”表示。
③每小格為0.2℃,按實際測量度數(shù),用藍色筆繪制于體溫單35℃-42℃之間,相鄰溫度用藍直線相連。新入院患者體溫超過40℃,仍畫在相應位置。
④體溫不升時,可將“不升”二字寫在35℃線以下。
⑤物理降溫30分鐘后、藥物降溫30分鐘后至兩小時內測量的體溫以紅圈“○”表示,畫在降溫前溫度的同一縱格內,以紅虛線(下降)或紅直線(上升)與降溫前溫度相連,體溫無變化時在降溫前溫度外畫紅“○”表示。
⑥一般住院(含新入院)患者每天測量體溫、脈搏、呼吸1次,發(fā)熱、手術、病危(病重)、感染性疾病等患者按醫(yī)囑或專科護理常規(guī)處理。
⑦患者拒絕測體溫、擅自離院時在體溫單37℃線對應時間上用藍色“△”表示,與前后之間不連線,即曲線在該時間格內間斷。
(2)脈搏
①脈搏符號:以紅點“●”表示,每小格為4次/分,相鄰的脈搏以紅直線相連。心率用紅“○”表示,兩次心率之間也用紅直線相連。
②脈搏與體溫重疊時,先劃體溫符號,再用紅色筆在體溫符號外劃“○”。與肛溫重疊時在藍“○”內畫紅點“●”表示;與口溫重疊時在藍“●”外畫紅“○”表示。
③脈搏短絀患者應同時測量心率和脈率,二者之間用紅直線填滿。
(3)呼吸
①以阿拉伯數(shù)字表述每分鐘呼吸次數(shù),用紅色筆記錄在呼吸欄目內。
②如每日記錄呼吸2次以上,在相應欄目內上下交錯記錄,第1次呼吸記錄在上方。
③使用呼吸機患者的呼吸以“R”表示,在體溫單相應時間欄目內用黑色筆頂格畫“R”。
4.特殊項目欄包括:血壓、入量、尿量、大便、引流量、體重、身高等需觀察和記錄的內容。
(1)血壓
①單位:毫米汞柱(mmHg)。
②記錄方式:收縮壓/舒張壓(130/80)。
③記錄頻次:新入院患者及時測量血壓并記錄,余根據(jù)患者病情及醫(yī)囑測量并記錄,如為下肢血壓需標注。欄目內每日可記錄兩次,若測量兩次以上可記錄在空格欄或護理記錄單。
(2)入量
①單位:毫升(ml)。
②記錄頻次:將24小時總入量記錄在相應日期欄內,每隔24小時填寫1次。不足24小時按實際時間記錄:量/時間(小時數(shù)),如1500/13。
(3)尿量
①單位:毫升(ml)或次/日。
②記錄頻次:將24小時小便次數(shù)或總量記錄在相應日期欄內,每隔24小時填寫1次。不足24小時按實際時間記錄:量/時間(小時數(shù)),如1600/15。
③“※”表示小便失禁,導尿以“C”表示,長期留置尿管以“C+”表示。長期留置尿管尿量記錄:量/C+/時間(小時數(shù)),如:2800/C+/20;如滿24小時則不需寫時間,如:3000/C+。
(4)大便
①單位:克(g)或次/日。
②記錄頻次:將24小時大便次數(shù)或總量記錄在相應日期欄內,每隔24小時填寫1次。
③其他情況:患者無大便,以“0”表示;灌腸后大便以“E”表示,分子記錄大便次數(shù),例:1/E表示灌腸后大便1次;0/E表示灌腸后無排便;11/E表示自行排便1次,灌腸后又排便1次;“※”表示大便失禁,“☆”表示人工肛門。
(5)量(ml)欄
按醫(yī)囑或?埔笥涗浥懦隽,空格處填寫排出液(引流、嘔吐、痰等)的名稱,將24小時量記錄在相應日期欄內,不足24小時記錄:量/時間,如:痰量(ml),100/18。
(6)體重
①單位:公斤(kg)。
②記錄頻次:新入院患者當日應當測量體重并記錄,余根據(jù)患者病情及醫(yī)囑測量并記錄。
③特殊情況:如因病情重或特殊原因不能測量者,在體重欄內可填上“臥床”。
(7)身高
①單位:厘米(cm)。
②記錄頻次:新入院患者當日測量身高并記錄,余患者根據(jù)醫(yī)囑或者專科要求測量并記錄。
(8)空格欄
可填寫需要增加的觀察內容和項目,如記錄管路情況等。使用HIS系統(tǒng)等醫(yī)院,可在系統(tǒng)中建立可供選擇項,在相應空格欄中予以體現(xiàn)。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