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防治糖尿病四步曲簡述:
祖國傳統醫(yī)學認為糖尿?。ㄏ剩┑陌l(fā)生多因稟賦不足、臟腑虛損、氣血失和,使水谷的運化、吸收和輸布失常。而嗜食肥甘、貪戀醇酒、情志不遂、精神壓力、起居失常、久坐少動等,都是誘發(fā)原因及使疾病加重的因素。對糖尿病的防治,我們正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改善體質偏差
中醫(yī)認為,疾病是體質偏差及臟腑功能失調超過一定界限而成,在沒有到達這個度之前,就應該糾正這種偏差,以預防疾病的發(fā)生。
糖尿病的龐大“后備軍”,即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糖耐量低減、有糖尿病家族史且生活方式不良、腹型肥胖或有血壓血脂異常、生育過4000克以上巨大胎兒的婦女等。在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可配合中醫(yī)藥調治,酌情以健脾化濕或調理肝腎等方法,糾正體質的偏差及臟腑功能的失衡,盡量延緩其邁入糖尿病大軍的步伐。
救其已成防微杜漸
因人辨證論治
一些糖尿病患者,即使降糖藥物的種類和劑量不斷增加,血糖仍居高不下。這類患者除了藥物、飲食、運動因素外,往往可以找到嚴重干擾降糖藥效果的可調節(jié)因素,如食欲亢進、便秘、失眠、焦慮、抑郁、各種疼痛、月經不調等。中醫(yī)可通過消除或緩解這些因素并配合西藥,獲得良好地控制血糖的效果,減緩疾病進展。
中醫(yī)治病講究因人制宜,即針對每位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病程、疾病背景、癥狀、指標的輕重程度等不同,給予相應的個體化治療。常以養(yǎng)陰生津、補肺健脾、益氣養(yǎng)血、滋養(yǎng)肝腎、滋陰益陽法調和臟腑功能及氣血陰陽,以清熱潤燥、瀉火解毒、活血化瘀、理氣除濕、通絡祛風法去實泄?jié)?。即便是治療看似簡單的便秘,也有滋陰增液潤腸、益氣通便、降氣通便、清熱瀉火通便等不同;治療失眠有養(yǎng)心安神、補益心脾、交通心腎、清熱利眠、調肝利眠、活血利眠等不同。
對腎陰虧虛的糖尿病患者,可選用六味地黃丸或左歸丸時常靈活加減;若患者視物模糊、兩眼干澀,可加用枸杞、菊花滋肝養(yǎng)腎明目;伴干咳、口干者,可加用麥冬、五味子滋養(yǎng)陰液;合并下肢水腫、小便不利,則可加用車前子、牛膝利水消腫;若畏寒怕冷、四肢欠溫、小便清長,則可加用肉桂、紅參溫腎助陽。
總之,要審證求因,辨證論治;同時強調隨證加減、靈活變通,以恰當用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救其已敗以防燎原
延緩變證出現
中醫(yī)倡導“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已有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患者往往虛實夾雜,一般通過各種療法虛則補之,扶助正氣;實則泄之,及時通過暢氣、通腑、除痰、利水、化瘀、通絡等方法祛除病邪,盡量防止“大火形成燎原”之勢。
長期臨床觀察表明,大部分患者的標證多以瘀血、痰濁的表現為主,如見肢體麻木疼痛、胸悶刺痛、口唇顏色紫暗、舌質紫暗有瘀斑等為血瘀內阻,可在辨證治療的主方中加用桃仁、紅花、丹參、雞血藤等活血化瘀藥;伴有肥胖、胸腹?jié)M悶、肢體沉重、惡心口黏、頭重嗜睡、大便黏滯等,則多為痰濁內蘊,可在辨證治療的主方中加陳皮、茯苓、半夏等健脾化濁藥物。當然平素注重培本,酌情益氣、溫陽、滋陰、養(yǎng)血是不可忽視的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突出特色優(yōu)化方案
多法輔助治療
在綜合評估、調整用藥、優(yōu)化方案、多種方法治療復雜病癥的基礎上,我們常用的特色治療有:中藥足浴方(川草烏、透骨草、雞血藤等)減輕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造成的涼、麻、痛等癥;系統療法聯合灌腸方(煅牡蠣、丹參、大黃等)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改善糖尿病腎病導致的高血壓、貧血、夜尿增多、蛋白尿;升清降濁系列方改善或消除糖尿病胃輕癱患者食后飽脹、惡心、嘔吐等;養(yǎng)血除痹系列方改善有脛前色素斑的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瘀癥,預防或改善部分糖尿病足的發(fā)生及進展。
我們追求未病先防,即病防變,提倡全面、精心、多環(huán)節(jié)調控,主張祖國醫(yī)學與現代醫(yī)學的優(yōu)勢互補,為糖尿病的防控盡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