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西醫(yī)綜合考研 > 輔導精華

2021考研西醫(yī)生理知識點:細胞膜的組成

2020-10-29 19:54 醫(yī)學教育網
|

細胞膜的組成是什么?這個知識點是2021年西醫(yī)綜合考研考試中需要掌握的內容,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加順利的復習考試,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如下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細胞膜也稱質膜,是分隔細胞質與細胞周圍環(huán)境的一層膜結構,厚度7-8nm。細胞膜和細胞內各種細胞器的膜結構及其化學組成是基本相同的,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還有少量糖類物質。其中,蛋白質和脂質的比例在不同種類的細胞可相差很大。一般而言,在功能活躍的細胞,膜蛋白含量較高;而在功能簡單的細胞,膜蛋白含量相對較低。例如,膜蛋白與膜脂質在小腸黏膜上皮細胞膜中的重量比可高達4.6:1,而在構成神經纖維髓鞘的施萬細胞膜中的重量比僅為0.25:1。關于各種化學成分在膜中排列的形式,目前廣為接受的是液態(tài)鑲嵌模型學說。這一學說認為,液態(tài)脂質雙層構成膜的基架,不同結構和功能的蛋白質鑲嵌在其中,糖類分子與脂質、蛋白結合后附在膜的外表面。

在大多數細胞的膜脂質中,磷脂占總量的70%以上,膽固醇不超過30%,糖脂不超過10%。磷脂是一類含有磷酸的脂類。磷脂中含量最多的是磷脂酰膽堿,其次是磷脂酰絲氨酸和磷脂酰乙醇胺,含量最低的是磷脂酰肌醇。各種膜脂質

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對稱的。大部分的磷脂酰膽堿和全部的糖脂都分布在膜的外層,含氨基酸的磷脂(磷脂酰絲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主要分布在膜的內層。

磷脂分子中含有磷酸和堿基的頭端具有親水性,含有較長脂肪酸的尾端具有疏水性.;膽固醇分子中的輕基以及糖脂分子中的糖鏈具有親水性,分子的另一端則具有疏水性。脂質分子的雙嗜特性使之在質膜中以脂質雙層的形式存在,即

兩層脂質分子的親水端分別朝向細胞外液或胞質,疏水的脂肪酸經鏈則彼此相對,形成膜內部的疏水區(qū)。質膜的疏水區(qū)是水以及水溶性物質如葡萄糖和各種帶電離子的天然屏障,但脂溶性物質如氧氣、二氧化碳以及乙醇等則很容易穿透。

脂質分子呈雙層排列是Gorter和Grendel于1925年通過對紅細胞膜化學成分的測定和紅細胞膜表面積的計算推測出來的。

表面膜蛋白約占膜蛋白總量的20%-30%,主要附著于細胞膜的內表面。例如,膜骨架蛋白和描定蛋白。前者屬于結構蛋白,常以蛋白分子多聚體形成的長條細絲形式出現(xiàn),可使質膜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彈性;后者用于整合膜蛋白的定

位,將其固定到特定的質膜位置。有的表面蛋白還以酶的形式發(fā)揮胞內信號轉導作用或參與某些物質轉運的控制。表面蛋白通過靜電引力與脂質的親水部分相結合或通過離子鍵與膜中的整合蛋白相結合,但其結合力較弱。高鹽溶液可使離子鍵斷開,因而可用于表面蛋白從膜中的洗脫。

大多數整合蛋白都是糖蛋白,近1/10的膜脂質是糖脂。結合千糖蛋白或糖脂分子上的糖鏈總是伸向細胞膜的外側(被稱為細胞“天線")'形成細胞的糖包。細胞表面糖包被的相互接觸可促進細胞之間的相互接觸和作用;許多糖類帶有負電荷,這使得細胞表面呈現(xiàn)負電性,從而排斥帶有負電荷的物質與其接觸,如血液中紅細胞之間能夠保持分開狀態(tài)就與膜上唾液酸(一種天然的碳水化合物)攜帶著負電荷有關;許多糖類還作為一種分子標記發(fā)揮受體或抗原的

功能。

以上就是“2021考研西醫(yī)生理知識點:細胞膜的組成”的相關內容了,還有更多關于2021年西醫(yī)綜合考研的政策動態(tài)、知識點匯總及備考經驗都在醫(yī)學教育網,助力你的2021年西醫(yī)綜合考研備考!  

〖醫(yī)學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回到頂部
折疊
您有一次專屬抽獎機會
可優(yōu)惠~
領取
優(yōu)惠
注:具體優(yōu)惠金額根據商品價格進行計算
恭喜您獲得張優(yōu)惠券!
去選課
已存入賬戶 可在【我的優(yōu)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