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射用大豆油:
1.精制工藝流程:中和脫酸(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保溫攪拌,至油皂分開)→脫色除臭(加活性白陶土及活性炭保溫攪拌,濾過至油液完全澄明)→滅菌(150℃干熱滅菌1~2h),并放冷至適宜溫度
2.質量要求
(1)性狀:
淡黃色的澄明液體,無臭或幾乎無臭。
相對密度:0.916~0.922
折光率:1.472~1.476
酸值≤0.1——游離脂肪酸,酸值高、質量差。
皂化值:188~195——游離脂肪酸+皂化成酯的脂肪酸,評定油的種類和純度。
碘值:126~140——不飽和鍵,碘值高、易氧化。
(2)檢查(新增內容)
于450nm波長處的吸光度不得過0.045;
過氧化物、不皂化物、堿性雜質、重金屬、砷鹽、脂肪酸組成和微生物限度應符合要求。
多項選擇題:
下列對注射用大豆油敘述正確的是
A.酸值的高低反映出油的酸敗程度,酸值應≥0.1
B.碘值反映了油中不飽和鍵的多少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碘值高,則油中不飽和鍵多
C.皂化值反映了油中游離脂肪酸和結合成酯的脂肪酸的總量,標示著油的種類和純度。
D.淡黃色的澄明液體,無臭或幾乎無臭
E.相對密度0.916~0.922,折光率為1.472~1.476
『正確答案』BCDE
『答案解析』酸值說明油中游離脂肪酸的多少,酸值高質量差,也可以看出酸敗的程度。
酸值≤0.1——中和1g大豆油中含有的游離脂肪酸所需氫氧化鉀的重量(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