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眩暈常見病因有哪些?
在中醫(yī)理論中,眩暈是一種常見的癥狀,表現為頭昏眼花、視物旋轉或搖晃感。根據《中藥綜合知識與技能》等教材的內容,眩暈的常見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肝陽上亢:情緒波動大、壓力過大等因素可導致肝臟功能失調,出現肝氣郁結,進而化火生風,引起眩暈。
2.氣血兩虛:長期勞累過度、飲食不節(jié)制或慢性疾病消耗過多,均可造成氣血虧損,不能滋養(yǎng)腦髓,從而引發(fā)眩暈。
3.痰濕內阻:過食肥甘厚味食物容易產生痰濕,當痰濕停滯于中焦時會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導致清氣不上升、濁氣不下降,出現頭暈目眩的癥狀。
4.腎精不足:腎臟藏精,主生長發(fā)育和生殖。如果腎精虧損,則不能上充腦髓,也會引起眩暈。
5.瘀血阻絡:跌打損傷或長期情緒抑郁等可導致血液運行不暢,形成瘀血,阻礙經絡通暢,影響氣血正常循環(huán),造成眩暈。
6.外感風邪:外界的風、寒、濕等六淫之氣侵襲人體,特別是頭部受涼后容易引發(fā)眩暈。
治療時需根據具體病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例如,對于肝陽上亢引起的眩暈可以使用平肝潛陽的藥物;而對于氣血兩虛導致的眩暈,則應補益氣血為主。在實際臨床應用中,還需要結合患者的體質和具體情況來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