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考試“便血”中醫(yī)診斷技能是很多考生關注的內容,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為您整理如下:
相關閱讀: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考核“中醫(yī)診斷技能”30個知識點匯總!
便血:血從肛門而出,或隨大便挾雜而下,或下純血。
《靈樞·百病始生》稱謂:“后血”;《傷寒論》稱“圊血”;《金匱要略》稱:“下血”,并依下血與排便之先后,提出“遠血”和“近血”的名稱。張景岳指出:“血在便后來者其來遠,遠者或在小腸,或在腎。......血在便前來者其來近,近者或在廣腸,或在肛門。”后世醫(yī)家又以下血色之清濁,立腸風,臟毒之名?!蹲C治要訣》云:“血清色鮮紅者為腸風,濁而黯者為臟毒。”《醫(yī)學入門》有便血即出有力,如箭射之遠者,稱“血箭”。
本癥應與下痢膿血相鑒別。下痢膿血者,多呈膿血雜下,并有明顯的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現(xiàn),而本癥表現(xiàn)則為大便時血自下,而無膿樣物,且無明顯的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癥狀。
【常見證候】
胃腸實熱:大便下血,兼見唇干口燥,口渴喜冷飲,齒齦腫痛,口臭口苦,口舌生瘡,大便秘結,肛門灼熱,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等癥。
濕熱交蒸:先血后便,下血鮮紅,大便不爽,肢困脘脹,納呆,口苦,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
脾胃虛寒:先便后血,或血便混雜,或下純血,血色紫暗,或便如柏油,面色無華,神疲乏力,脘腹隱痛,納呆,便溏,形寒肢冷,口淡而不渴,舌質淡,苔白潤,脈細弱。
肝陰虛:大便下血,癥兼頭暈目眩,兩顴紅赤,五心煩熱,夜寐不安,骨蒸盜汗,夢中失精,腰酸肢倦,形體消瘦,舌質紅絳,脈細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