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了“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考核“帶下過多的中醫(yī)辨證治療””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考生順利備考。
辨證論治
1.脾虛證
主癥: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質稀薄,或如涕如唾,綿綿不斷,無臭,面色白或萎黃,四肢倦怠,脘脅不舒,納少便溏,或四肢浮腫,舌淡胖,苔白或膩,脈細緩。
治法:健脾益氣,升陽除濕。
方藥:完帶湯(《傅青主女科》)加減。常用黨參、白術、白芍、山藥、蒼術、陳皮、柴胡、黑荊芥、車前子、甘草等。
若脾虛濕蘊化熱,癥見帶下量多,色黃,黏稠,有臭味者,治宜健脾祛濕,清熱止帶,方用易黃湯(方見經斷復來)。
2.腎陽虛證
主癥:帶下量多,綿綿不斷,質清稀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色晦暗,小便清長,或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質淡,苔白潤,脈沉遲。
治法:溫腎培元,固澀止帶。
方藥:內補丸(《女科切要》)加減。常用鹿茸、肉桂、菟絲子、刺蒺藜、黃芪、白蒺藜、肉蓯蓉、桑螵蛸、制附子、紫菀等。
3.陰虛夾濕證
主癥:帶下量多,色黃或赤白相兼,質稠,有氣味,陰部灼熱感,或陰部瘙癢,腰酸腿軟,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咽干口燥,或烘熱汗出,失眠多夢,舌質紅,苔少或黃膩,脈細數。
治法:滋腎益陰,清熱利濕。
方藥:知柏地黃湯加減。常用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黃柏、知母等。
4.濕熱下注證
主癥:帶下量多,色黃或呈膿性,質黏稠,有臭氣,或帶下色白質黏,呈豆渣樣,外陰瘙癢,小腹作痛,口苦口膩,胸悶納呆,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利濕熱,佐以解毒殺蟲。
方藥:止帶方(《世補齋不謝方》)加減。常用茯苓、豬苓、澤瀉、赤芍、丹皮、茵陳、黃柏、梔子、牛膝、車前子等。
若肝經濕熱下注,癥見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綠,質黏稠,或呈泡沫狀,有臭氣,陰癢,煩躁易怒,口苦咽干,頭暈頭痛,舌邊紅,苔黃膩,脈弦滑,治宜清肝利濕止帶,方用龍膽瀉肝湯(《醫(yī)宗金鑒》)。
若濕濁偏甚,癥見帶下量多,色白,如豆渣狀或凝乳狀,陰部瘙癢,脘悶納差,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疏風化濁,方用萆薢滲濕湯(《瘍科心得集》)加蒼術、藿香。
5.熱毒蘊結證
主癥:帶下量多,黃綠如膿,或赤白相兼,或五色雜下,質黏膩,臭穢難聞,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煩熱頭暈,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結,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醫(yī)宗金鑒》)加減。常用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土茯苓、敗醬草、魚腥草、薏苡仁等。
〖醫(yī)學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2020年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帶下過多的中醫(yī)病因
【經斷復來的中醫(yī)病因】2020中醫(yī)確有專長醫(yī)師資格考核
2020年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絕經前后諸證的辨證論治”
以上關于“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考核“帶下過多的中醫(yī)辨證治療””的知識由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最后祝各位醫(yī)師資格考試備考的考生順利通過考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