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了提高各位考生的復習效率,搜集整理了“痛經的針灸推拿治療—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的知識點,詳情如下:
1.體針療法
(1)實證
治法:散寒行氣,通經止痛。以足太陰經及任脈穴為主。
主穴:三陰交、中極、次髎。
配穴:氣滯血瘀配太沖、陽陵泉。寒邪凝滯配歸來、地機。腹脹配天樞、足三里。脅痛配支溝、陽陵泉。胸悶配膻中、內關。
操作:毫針刺,用瀉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義: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之交會穴,可通經而止痛。中極為任脈穴位,可通調沖任之氣,散寒行氣。次膠為治療痛經的經驗穴。諸穴合用,共奏行氣活血、溫經止痛之功。
(2)虛證
治法:調補氣血,溫養(yǎng)沖任。以足太陰、足陽明經穴為主。
主穴:氣海、三陰交、足三里。
配穴:氣血虧虛配脾俞、胃俞。肝腎不足配太溪、肝俞、腎俞。頭暈耳鳴加百會、懸鐘。
操作:毫針刺,用補法。可配合灸法。
方義:氣海為任脈穴,可溫養(yǎng)沖任暖下焦。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之交會穴,可調理氣血。足三里補益氣血。
2.推拿療法
治療上以調理氣血為主。氣滯血瘀者,宜行氣活血,祛瘀止痛;寒凝血瘀者,宜溫經散寒,祛瘀止痛;濕熱蘊結者,宜清熱除濕,化瘀止痛;肝腎虧損者,宜補腎填精,養(yǎng)血止痛;氣血虛弱者,宜補氣養(yǎng)血,和中止痛。
(1)基本治法
1)腹部操作:患者取仰臥位。醫(yī)生坐在患者的側方,用掌摩法作用于患者的小腹部。操作時,應稍用力,帶動腹腔深層組織環(huán)旋運動,摩至小腹部有溫熱感為度。然后用一指禪推法作用于氣海、關元、歸來等穴。
2)背部操作:患者取俯臥位。醫(yī)生站在患者側方,在腰骶部廣泛地按揉,使局部溫熱舒適。然后點揉命門、腎俞、關元俞、次髎等穴,以酸脹為度。最后在腰骶部做擦法,可上下擦,也可左右橫擦,以溫暖下元,擦時用力要均勻,以透熱為度。
3)點穴止痛:也可配合點按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以達通經活絡止痛的目的。
4)扳法復位:部分痛經患者在腰4或骶髂關節(jié)的部位有壓痛,個別患者可有腰4棘突偏歪,對于這種情況可采用腰部側扳法調整腰椎及骶髂關節(jié)。
5)拍法祛瘀:對于經血色暗有瘀塊者,可在其腰骶部輕拍20——30次以活血祛瘀止痛。
(2)辨證治療
1)氣滯血瘀:配合按揉章門、期門、肝俞、膈俞。
2)寒凝血瘀:延長直擦背部督脈,橫擦腰部腎俞、命門的時間,按揉氣海、三陰交。
3)濕熱蘊結:配合按揉中極、陰陵泉、三陰交、太白。
實證痛經的特殊治療方法:實證痛經,腰1椎或腰4椎(大部分在腰4椎)有棘突偏歪及輕度壓痛者,對偏歪棘突用旋轉復位或斜扳的方法糾正棘突偏歪。直擦背部督脈及橫擦腰骶部八髎穴,以透熱為度。在月經來潮前1周,治療兩次,以后每月在月經前1周治療兩次,連續(xù)3個月,治療6次為一療程。
4)肝腎虧損:延長直擦背部督脈、橫擦左側背部的時間,配合按揉太溪。
5)氣血虛弱:延長直擦背部督脈、橫擦左側背部的時間,摩腹時加揉中脘,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
在治療痛經時應注意:腹部與腰骶部并重、活血與止痛并舉。手法治療常在痛經出現(xiàn)前1——2天開始,持續(xù)至痛經緩解后1日止;連續(xù)治療數(shù)個月經周期,行經無疼痛后再治療兩個月經周期。
〖醫(yī)學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2020年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血栓性淺靜脈炎的辨證論治
2020年中醫(yī)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前列腺增生癥的臨床表現(xiàn)
上文內容“痛經的針灸推拿治療—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搜集整理,想了解更多醫(yī)學考試信息、復習資料、備考干貨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實踐技能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