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義:凡能祛除肌肉、經(jīng)絡、筋骨間的風濕,以解除痹痛的藥物,叫做祛風濕藥。凡以祛風濕藥為主而組成的方劑,叫做祛風濕方。
本類方藥主要應用于風寒濕三邪雜夾所致的痹痛。應用本類藥方時,應根據(jù)痹證的類型,病程的新久,或所在部位的不同,而作適當?shù)倪x擇和相應的配伍。
本類方藥多辛燥,易傷血,故血虛,陰虛者慎用。如必須用時,則要配合養(yǎng)血或滋陰方藥。
(一)祛風濕藥
羌活
《藥性本草》
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的根莖。
處方用名;羌活、川羌活。
藥用部分:根莖。
性味:辛、苦、溫。
歸經(jīng):入膀胱、腎經(jīng)。
功能:祛風溫、止痛、解表散寒。
主治與應用:
1.既能驅除風寒濕邪,又具止痛作用,故適用于風寒濕邪侵襲肢體所致的肢體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為適用。常與防風等同用。對于風寒頭痛,多配合川芎、細辛等。
2.本品能發(fā)散在表之風寒,適用于外感風寒所致的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等證,常與防風、白芷、蒼術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湯。
3.用量:3-9克。
獨活
《本經(jīng)》
1.為傘形科多年草本植物香獨活的根莖。
處方用名:獨活、川獨活。
藥用部分:根莖。
性味:辛、苦、溫。
歸經(jīng):入腎、膀胱經(jīng)。
功能:祛風除濕、止痛。
主治與應用。
1.本品能祛風勝濕,為治風寒濕痹的常用藥物,尤宜于腰膝痹痛,常與桑寄生、防風、細辛等同用,如獨活寄生湯。
2.既可發(fā)散風寒濕邪,又能止痛,可用于外感風寒扶濕,肢體沉重,關節(jié)酸痛等證,常與羌活共同配入發(fā)表藥中。
用量:3-9克。
秦艽
《本經(jīng)》
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葉秦艽或小葉秦艽的根。
處方用名:秦艽、西秦艽、左秦艽。
藥用部分:根。
性味:苦、辛、微寒。
歸經(jīng):入胃、肝、膽經(jīng)。
功能:祛風濕、退虛熱。
主治與應用:
1.本品能祛風除濕,多用于風濕肢節(jié)疼痛,筋脈攣急等證,常配入復方使用,如獨活寄生湯。
2.又能清熱,適用于骨蒸潮熱,常與知母、地骨皮等同用,以加強其退虛熱作用,如秦艽鱉甲散。對于小兒骨蒸潮熱,食減瘦弱等證。
威靈仙
《開寶本草》
為毛茛科多年生攀援性灌木植物威靈仙和直立草本棉團鐵線蓮的根。
處方用名:威靈仙。
藥用部分:根。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入膀胱經(jīng)。
功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主治與應用:
本品有較好的祛風通絡止痛作用,為治療風濕痹痛的常用藥物。用于風濕肢體、腰足疼痛等證,單用即有效。如《千金方》單用本品為末,溫酒調服,以治腰足諸痛;亦可配伍羌活、獨活、秦艽等祛風除濕的藥物,共奏通痹止痛之效。
此外,本品治諸骨哽喉頗驗,可與砂糖、酒、醋同煎,慢慢咽下,也有單用本品15克水煎服。
用量:3-15克。
木瓜
《別錄》
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植物木瓜的成熟果實。
處方用名:宣木瓜、木瓜。
藥用部分:果實。
性味:酸、溫。
歸經(jīng):入肝、脾經(jīng)。
功能:舒筋活絡、和胃化濕。
主治與應用:
本品能舒筋活絡,和胃化濕,可用于濕痹、腳氣、筋脈拘攣、嘔吐泄瀉、腹痛轉筋等證。治濕痹腳氣、腰膝疼痛,多與蘇葉、防已同用。若吐瀉轉筋,單用即可,或配伍吳芋、紫蘇等,如木瓜湯。
用量:3-9克。
狶薟草
《新修本草》
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狶 薟的全草。
處方用名:狶 薟草。
藥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肝經(jīng)。
功能:祛風濕、利筋骨、解毒。
主治與應用:
1.本品有祛風除濕和利筋骨的作用,酒蒸后作用較好,用于風濕麻痹,筋骨疼痛等證??蓡斡脽捗蹫橥?,溫酒送服;與臭梧桐同用、名狶桐丸、對風濕痹痛、筋骨不利,其效尤著。
2.生用還能清熱解毒,對于癰腫瘡毒及風疹瘙癢等證,單用有效。
用量:9-15克。
絡石藤
《本經(jīng)》
為夾竹桃科絡石藤屬植物絡石的莖藤。
處方用名:絡古藤。
藥用部分:莖藤。
性味:微寒。
歸經(jīng):入心、肝、腎經(jīng)。
功能:祛風通絡、涼血消腫。
主治與應用:
1.本品能祛風濕而舒筋活絡,用于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等證。常與木瓜、海風藤、桑寄生、薏苡仁同用。
2.能涼血而消癰腫,用于瘡癰腫痛之證。可與乳香、沒藥、瓜萎、甘草等同用。
用量:3-9克。
烏梢蛇
《開寶本草》
為脊椎動物游蛇科烏梢蛇,除去內臟的干燥全體。
處方用名:烏梢蛇、烏蛇。
藥用部分:干燥蛇全體。
性味:甘、平。無毒。
歸經(jīng):入肝經(jīng)。
主治與應用:本品具有祛風通絡、止痙作用,可用于風濕頑痹、驚癇、皮膚疥癬及麻風病。多研末用,或浸酒服。治風濕麻痹,常與羌活、防風、秦艽、當歸等配伍;驚癇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蝎等應用。
用量:3-12克。
注意事項:血虛生風者忌用。
?。ǘ╈铒L溫方
獨活寄生湯
《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獨活9克 桑寄生 細辛 秦艽 防風 肉桂 牛膝 杜仲 熟地 當歸 川芎 白芍 人參(現(xiàn)多用黨參)茯苓 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主治:祛風濕痹證,屬于肝腎兩虧,氣血不足者。證見腰膝冷痛,肢體屈伸不利,或麻痹不仁,畏寒喜溫,舌淡苔白,脈細弱。
方解:方中用獨活、桑寄生祛風除濕,養(yǎng)血和營,活絡通痹為主藥;牛膝、杜仲、熟地黃、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為輔藥;川芎、當歸、芍藥補血活血;人參、茯苓、甘草益氣扶脾,均為佐藥,使氣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風濕;又佐以細辛以搜風治風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風祛周身風寒濕邪。各藥合用,是為標本兼顧,扶正祛邪之劑。對風寒濕三氣著于筋骨的痹證,為常用有效的方劑。
臨床應用:
1.本方用于風寒濕痹痛日久體虛,尤以下肢冷痛麻木證者,如慢性關節(jié)炎、慢性腰腿痛、風濕性坐骨神經(jīng)痛等。若冷痹日久,一般可加入木瓜、白花蛇、烏梢蛇、海風藤、川烏、千年健,以通筋絡,逐寒濕。
2.本方去桑寄生、加黃芪、續(xù)斷名三痹湯,補氣實表的力量較強。主治氣血兩虧,感受寒濕而致的脊背疼痛、舉動艱難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