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骨質疏松”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一種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醫(yī)藥費高和生活質量低(即“四高一低”)的特點。關于“骨質疏松是老年???這12條關于骨質疏松的謠言,你需要知道!”相關內容,相信準備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都在關注,為方便了解,在此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內容:
骨質疏松是老年?。窟@12條關于骨質疏松的謠言,你需要知道!
人們往往認為骨質疏松是機體衰老不可抗拒的必然結果,對它的防治及宣傳教育遠遠不像對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那么重視,因此,老百姓存在許多認識誤區(qū),甚至許多基層醫(yī)生對此也有不少誤解。
骨質疏松不是什么大毛???錯!
骨質疏松的危害絕不僅僅是彎腰駝背、身高縮水、腰背疼痛腿、抽筋等,還可導致胸廓畸形、胸悶氣短、骨脆性增加,容易發(fā)生骨折……最嚴重的骨折當屬發(fā)生在髖部的骨折,可導致患者長期臥床、失能,發(fā)生尿路感染、肺炎、褥瘡等并發(fā)癥,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壽命。
沒癥狀就不是骨質疏松?錯!
在許多人看來,只要沒有腰背疼痛、化驗血鈣不低,就沒有骨質疏松癥,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首先,在骨質疏松癥的早期,患者往往沒有癥狀或癥狀很輕微,因此很難被察覺,而一旦感覺自己腰背痛或出現骨折時再去診治,病情往往已經不是早期。
其次,低血鈣也不能作為骨質疏松的診斷依據,這是因為當尿鈣流失導致血鈣下降時,“低血鈣”會刺激甲狀旁腺激素(PTH)分泌,后者可增強破骨細胞的活性,動員骨鈣入血,從而使血鈣得以維持正常。事實上,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血鈣往往并不低。
因此,不能根據有無癥狀以及血鈣是否降低來診斷骨質疏松,“骨密度檢查”才是診斷骨質疏松的金標準。對于骨質疏松的高危人群(如絕經前期婦女、50歲以上男性等),無論有無癥狀,都應當定期去醫(yī)院作骨密度檢查以明確診斷,而不要等到發(fā)覺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時再去診治。
骨質疏松癥屬于老年病,跟年輕人不沾邊?錯!
人們通常把骨質疏松癥視為老年病,好像它與年輕人不沾邊。事實上,骨質疏松癥并非老年人的“專利”,時下有些三、四十歲的中青年,尤其是體型消瘦的年輕女性,也有可能罹患此病,這與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
如今生活在城市的許多年輕白領,平常缺乏戶外鍛煉,日光照射不足,吃飯?zhí)羰郴蜻^度節(jié)食,鈣和維生素D攝入不足,喜嗜煙酒咖啡等等,上述種種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可能年紀輕輕就患上骨質疏松癥。
老了再考慮預防問題?錯!
骨組織與其他組織一樣,時刻不斷地進行著新陳代謝——舊骨不斷吸收(骨吸收),新骨不斷形成(骨形成)。
從出生到青年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使得人體骨量逐漸增多,在30歲左右,人體的骨量達到最高值(即“骨峰值”),此后,“骨形成”逐漸小于“骨吸收”,骨量慢慢減少,尤其是女性在絕經后的5——10年,由于雌激素銳減,使得骨量流失大大增加。
青春期是骨骼生長的高峰時期。如果在青少年時期就注重飲食補鈣及運動鍛煉,就可以獲取較高的“峰值骨量”,年輕時儲備的“峰值骨量”越高,年老時發(fā)生骨質疏松的時間就越晚,程度也越輕。所以,預防骨質疏松癥,應從青少年抓起,為預防骨質疏松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如果進入中老年以后才開始補鈣及鍛煉,其預防效果往往會大打折扣。
只要血鈣不低,就沒必要補鈣?錯!
血液中的鈣濃度通過多種激素(如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等)的調節(jié)得以維持在狹小的正常區(qū)間內。當鈣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而導致血鈣下降時,機體會通過激素的調節(jié),增加破骨細胞活性,動員骨骼中的鈣釋放入血,使血鈣得以維持正常;反之,當膳食中鈣攝入過量時,鈣調節(jié)激素通過刺激成骨細胞活性,使多余的血鈣沉積于骨。
由此可知,血鈣正常并不說明骨骼就一定不缺鈣,事實上,即便是嚴重的骨質疏松患者,其血鈣水平仍然可能是正常的,血鈣水平并不能反映骨質疏松存在與否以及嚴重程度。
因此,患者是否需要補鈣,不是根據血鈣水平,關鍵要看患者是否有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以及骨密度的檢測結果。
只要補足了鈣,骨骼就不會缺鈣?錯!
說到預防骨質疏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補鈣!其實,光補鈣是不夠的。如果說鈣是構成骨骼的“基石”,那么,維生素D就是把“基石”輸送到骨骼當中的搬運工。如果體內維生素D不足,即便補充再多的鈣,身體也無法有效吸收。
不僅如此,維生素D缺乏會引起“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增強骨吸收,從而引起和加重骨質疏松。因此,骨質疏松患者在補鈣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補充維生素D。
以上為“骨質疏松是老年?。窟@12條關于骨質疏松的謠言,你需要知道!”全部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想了解更多醫(yī)學疾病類知識,請隨時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