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診療規(guī)范精選:
我國結直腸癌(CRC)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趨勢,城市地區(qū)遠高于農村,多數(shù)患者發(fā)現(xiàn)時已屬于中晚期。為進一步規(guī)范我國結直腸癌診療行為,特制定結直腸癌診療規(guī)范。本文為您整理了2015最新版診療規(guī)范的精華部分,供各位參考。
診斷:
1.相關病史及家族史:炎癥性腸?。↖BD)、大腸息肉病、大腸腺瘤、血吸蟲病等疾病史以及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綜合征、幼年性息肉病等家族史。
2.體征:早期結直腸癌可無明顯癥狀,病情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現(xiàn)下列癥狀:
(1)排便習慣改變。
(2)大便性狀改變(變細、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適。
(4)腹部腫塊。
(5)腸梗阻相關癥狀。
(6)貧血及全身癥狀:如消瘦、乏力、低熱等。
3.相關輔助檢查:凡疑似結直腸癌者必須常規(guī)作肛門直腸指檢。CT適用于明確病變侵犯腸壁的深度及向壁外蔓延的范圍和遠處轉移的部位。推薦MRI作為直腸癌常規(guī)檢查項目評估疾病分期及轉移。PET-CT僅推薦III期以上腫瘤使用。
4.基因檢測:確定為結直腸癌時,建議檢測錯配修復(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及Ki-67的表達情況;確定為復發(fā)或轉移性結直腸癌時,推薦檢測腫瘤組織Ras基因及其它相關基因狀態(tài),以指導進一步治療。
治療:
1.手術治療
T1N0M0:建議局部切除,如果組織學特征不佳,或者非完整切除,標本破碎切緣無法評價,以及直徑超過2.5 cm的絨毛狀腺瘤,推薦行結直腸切除術加區(qū)域淋巴結清掃。
早期直腸癌(T1N0M0)如經肛門切除必須滿足如下要求:
(1)腫瘤大?。? cm;
(2)切緣距離腫瘤>3 mm;
(3)活動,不固定;
(4)距肛緣8 cm以內;
(5)僅適用于T1腫瘤;
(6)內鏡下切除的息肉,伴癌浸潤,或病理學不確定;
(7)無血管淋巴管浸潤(LVI)或神經浸潤(PNI);
(8)高-中分化;
(9)治療前影像學檢查無淋巴結腫大的證據(jù)。
T2-4,N0-2,M0:結腸癌首選相應結腸切除加區(qū)域淋巴結清掃。若無腹腔鏡手術禁忌癥可行腹腔鏡治療。中上段直腸癌推薦行低位前切除術;低位直腸癌推薦行腹會陰聯(lián)合切除術或慎重選擇保肛手術。在根治腫瘤的前提下,盡可能保留肛門括約肌功能、排尿和性功能。腫瘤局部晚期不能切除或者臨床上不能耐受手術,建議給予姑息性治療。
2.新輔助治療
推薦新輔助放化療僅適用于距肛門<12 cm的直腸癌,化療方案首選持續(xù)灌注5-FU,或者5-FU/ LV,或者卡培他濱單藥,化療時限2-3個月。
除結腸癌肝/肺轉移外,不推薦結腸癌患者術前行新輔助治療。結直腸癌患者合并肝轉移和/或肺轉移,化療方案推薦FOLFOX(奧沙利鉑+氟尿嘧啶+醛氫葉酸),或者FOLFIRI(伊立替康+氟尿嘧啶+醛氫葉酸),或者CapeOx(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或者FOLFOXIRI.建議治療時限2-3個月。推薦術前化療或化療聯(lián)合靶向藥物治療:西妥昔單抗(推薦用于Ras基因狀態(tài)野生型患者),或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
3.輔助治療
I期(T1-2N0M0)或者有放化療禁忌的患者不推薦輔助治療。
II期結直腸癌,有高危因素者,建議輔助化療,化療方案推薦選用5-FU/LV、卡培他濱、5-FU/LV/奧沙利鉑或CapeOx方案。
Ⅲ期結直腸癌患者,推薦輔助化療,化療方案推薦選用5-FU/CF、卡培他濱、FOLFOX或FLOX(奧沙利鉑+氟尿嘧啶+醛氫葉酸)或CapeOx方案。
輔助治療推薦術后8周內開始,化療時限應當不超過6個月。目前不推薦在一線輔助化療中使用伊立替康或者靶向藥物。
4.復發(fā)/轉移性結直腸癌的化療
聯(lián)合化療應當作為能耐受化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一、二線治療。推薦以下化療方案:FOLFOX/ FOLFIRI±西妥昔單抗(推薦用于Ras基因野生型患者),F(xiàn)OLFOX/ FOLFIRI/CapeOx±貝伐珠單抗??煽紤]伊立替康聯(lián)合靶向藥物治療。
不能耐受聯(lián)合化療的患者,推薦方案5-FU/LV±靶向藥物,或5-FU持續(xù)灌注,或卡培他濱單藥。不適合5-Fu/亞葉酸鈣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可考慮雷替曲塞單藥治療。
晚期患者若一般狀況或器官功能狀況很差,推薦最佳支持治療,不建議化療。
監(jiān)測隨訪:
結直腸癌治療后推薦規(guī)律隨訪:
病史和體檢,每3~6個月1次,共2年,然后每6個月1次,總共5年,5年后每年1次。
監(jiān)測CEA、CA19-9,每3~6個月1次,共2年,然后每6個月1次,總共5年,5年后每年1次;有肝轉移患者建議檢測AFP,疑有卵巢轉移患者建議檢測CA125.
腹/盆超聲、胸片每3~6個月1次,共2年,然后每6個月1次,總共5年,5年后每年1次。
腹/盆CT或MRI每年1次。
術后1年內行腸鏡檢查,如有異常,1年內復查;如未見息肉,3年內復查;然后5年1次,隨診檢查出現(xiàn)的大腸腺瘤均推薦切除。
PET-CT不是常規(guī)推薦的檢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