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呈皺縮卷曲,不規(guī)則狀的干燥全草,根莖圓柱形,多彎曲,長1-5cm,表面棕褐色,莖節(jié)明顯,下部集生2-4片葉,葉互生,多卷縮而完整,展開為寬卵形,表面黑棕色,下面暗紅色,部分葉脈紫紅色,葉柄基部鞘狀抱莖,偶見總狀花序頂生,花暗棕色,少見蒴果矩圓形,香氣特異,味淡。
含糖類成分(多糖13.326%,低聚糖11.243%,還原糖9.73%)、?;撬?、強心甙類、酯類、生物堿、甾體,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無機元素等。
(成份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兩者的含量均高于國產西洋參和野山參;它們與牛磺酸、多糖類成分具有營養(yǎng)、抗衰老、調節(jié)人體機體免疫的作用。因此,臺灣民眾及畬族等群眾將其當作補虛的滋補強壯品是有道理的。
性味、功效:甘、平;具清熱涼血、袪風利濕、強心利尿、固腎、平肝等功效。
主治:咯血、支氣管炎、腎炎、膀胱炎、肺炎、糖尿病、血尿、乳糜尿、風濕病、小兒急驚風、百日咳、毒蛇咬傷等癥(《福建藥物志》);
有的則認為:具清熱涼血,除濕解毒之功,還可用于重癥肌無力等;
有的則認為具清熱涼血,袪風利濕,滋補強壯之功,還可治療體虛、急慢性肝炎等。近年來,還用于治療高血壓、腫瘤、心臟病、化膿性骨髓炎、口瘡、性病等。
在福建各地民間用藥情況略有不同:閩西地區(qū)(寧化、清流、泰寧等縣)民間多用于小兒高燒不退、驚風等;閩南地區(qū)多用于治療腎炎、膀胱炎、糖尿病等;閩中地區(qū)多用于消炎鎮(zhèn)痛,治療膽結石、膽道炎等;閩東地區(qū)多用于袪風濕,通經絡、養(yǎng)血、通痹,治療風濕骨節(jié)病,腰膝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