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嚴格執(zhí)行病人、化驗單及標本收集器皿的核對制度,保證無差錯。
2、對檢驗申請單要認真審核。包括檢驗項目、診斷以及標本采集時間及采集者的簽名等,24h尿液收集要有真實時間記錄及總量記錄。
3、收集符合要求的標本:簽收人員應逐一檢查標本的質量,避免血少或嚴重污染等,對不合格、但可以接受的樣本,簽收人員要記錄標本的缺陷,對于諸如空管等不可接納的樣本,簽收人員應拒絕接受,同時注明拒收原因,并通知臨床重新采集標本。
4、建立標本保管制度:隨著標本放置時間的延長,有些成分的變化較大,對不能及時檢驗的標本,經(jīng)正確處理后放冰箱(或冰凍)保存;對發(fā)出報告的常規(guī)標本一般保留1~2天,以備復查。
5、血清或(血漿)標本的處理方法檢驗科收到臨床標本后,應盡快低速離心分離血清或血漿進行測定。45℃水浴10分鐘,再3000r/min離心5分鐘,即可使LDH、K等顯著升高。對血液標本外觀觀察是判斷標本質量的最直觀的方法,外觀異常有溶血、黃疸、脂血等情形,是引起測定誤差最常見的因素。
(1)標本的離心離心分離血清應選擇相對離心力(RCF)為1000g~1200g,離心時間為5~10分鐘。增加相對離心力或增加離心時間,都易引起溶血。
(2)溶血標本的處理溶血可導致RBC內多種成分的釋出,引起對測定方法的干擾,Hb≥0.2g/L,肉眼可見溶血。
①間接干擾:Hb的釋出,可引起間接的干擾,因Hb在波長為431nm和555nm處有光吸收,若被測物選用與之相近波長作比色分析時,可導致假性增高。處理方法:輕度溶血,同時作血清空白;嚴重溶血,重留樣本。
②直接干擾:RBC內含量高的血液化學成分溶血后,這些化學成分在血清中濃度就會增高,避免用溶血標本測定在RBC內含物高的化學成分。如鉀、ALP、AST、Bil、CK、LD、ACP等。
(3)乳糜標本的處理高脂血癥的病人往往可導致乳糜血,為了不影響檢測,應對乳糜血進行澄清。具體方法如下:血清和(或)血漿與氟利昂以1:1在玻璃試管中混合。氟利昂在血漿和(或)血清下,180℃顛倒試管3min,使充分混合。然后3000g離心6min.上清液為澄清的血清,中層含沉淀的脂蛋白,下層為多余的氟利昂,澄清過程可重復多次而不影響酶的活性和底物。
(4)膽紅素(黃疸)標本的處理膽紅素的顏色對反應結果為黃色和紅色化合物的比色分析有正向干擾,可用樣品空白或動力學和雙試劑消除。另外,膽紅素不穩(wěn)定,在堿性環(huán)境或強光線照射下,轉變?yōu)槟懢G素、膽褐素而褪色,如用堿性苦味酸法測定肌酐,黃疸標本常常會出現(xiàn)負數(shù)。另外膽紅素還有還原性,對Trinder反應有負干擾,如氧化酶法測定葡萄糖、膽固醇、甘油三脂、尿酸等,可通過進行干擾試驗消除恒定誤差。
6、標本保存因分析不能立即進行或分析后需要重新檢測,樣本需要保存。如果是后一種目的,標本可根據(jù)下列原則保存而不會產生明顯影響。
短期保存:
①全血細胞計數(shù)(不包括分類)所用EDTA抗凝血可在室溫下保存24h.分類計數(shù)、涂片應在標本收集后5h內完成。如果用血細胞分析儀對血細胞分類,根據(jù)所用的不同的分析系統(tǒng),標本保存都不應超過8h.
②用于APTT與PT的血小板枸櫞酸抗凝血漿,可在室溫下保存8h,應在3h內測定凝血因子活力,而且血漿必須始終在4~8℃保存。
③檢測酶或底物的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漿可在4~8℃保存一周,但酶對LD和ACP例外,因LD活力對冷不穩(wěn)定,ACP只在酸性條件穩(wěn)定,底物TG例外,因為內源性脂肪酶可分解TG為甘油。
④血漿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和特異性抗體,4~8℃可保存一周。如果不超過25℃,標本普通的郵寄是可以的。
長期保存:長期保存,要求保存溫度低于-20℃,溶解必須緩慢,在4~8℃過夜或在水浴中不斷攪動。通常在溶解中形成濃度梯度,所以分析前必須充分混勻,必須注意試管底部的沉積物,它們可能由冷球蛋白、異型蛋白或冷沉淀纖維蛋白原引起,如果必要,這些沉淀通過加熱重新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