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治食積與黃腫,又可借為制肝燥脾之用:針砂二兩(醋炒紅),陳皮、蒼術(shù)、厚樸、三棱、蓬術(shù)、青皮各五兩,香附一斤,甘草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空心姜、鹽湯下;午后飯食,可酒下。
忌犬肉、果菜。
(《丹溪心法》大溫中丸) ②治疸,又能去食積:針砂(醋炒紅);蒼術(shù)、川芎、香附、神曲;春加芎,夏加苦參或黃連,冬加吳茱萸或干姜。
(《丹溪心法》小溫中丸) ③治葵黃病,浮腫:針砂(醋煅,研細(xì)粉)三錢(qián),紅棗肉適量。
制成丸藥一百粒。
每回一至二粒,一日三回,溫水送服。
(《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 ④治脾勞黃病:針砂四兩(醋炒七次),于漆(燒存性)三錢(qián),香附三錢(qián),平胃散五錢(qián)。
為末,蒸餅丸梧子大。
任湯使下。
(《摘元方》) ⑤治濕熱黃瘡,助脾去濕:針砂不拘多少,擂盡銹,淘洗白色,以米醋于鐵銚內(nèi)浸過(guò)一指,炒干,再炒三、五次,候通紅取出;用陳粳米半升,水浸一夜,搗粉作塊,煮半熟,杵爛,入針砂二兩半,百草霜炒一兩半,搗千下,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用五加皮、牛膝根、木瓜浸酒下。
初服若泄瀉,其病源去也。
(《乾坤生意》針砂丸) ⑥治水腫尿少:針砂(醋煮炒干)、豬苓、生地龍各三錢(qián)。
為末,蔥涎研和。
敷臍中約一寸厚,縛之,待小便多為度,日二易之。
入甘遂更妙。
(《德生堂傳方》) ⑦治項(xiàng)下氣癭:針砂入水缸中浸之,飲食皆用此水,十日一換砂,半年自消散。
(《仁齋直指方》) ⑧治風(fēng)濕腳痛:針砂、川烏頭。
為末,和勻炒熱,綿包熨之。
(《摘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