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基原】為茄科植物茄的果實。
【異名】落蘇、茄瓜。
【性味歸經】甘,涼。入脾、胃、大腸經。
【功效】清熱,消腫利尿,健脾和胃。
【應用】
1.腸風便血:經霜茄連蒂,燒存性,研末,每日空腹溫酒送服,或茄子煨熟,酒漬,暖酒空心分服。(《圣濟總錄》茄子酒)
2.小便不利,水腫:茄子曬干研粉,開水送服0.6g,每日3次。(《食物與治病》)
3.黃疸肝炎:紫茄數斤同米煮飯,連食數日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食物與治病》)
4. 脘悶酸脹,食欲不振:茄子300g,香菜5g,蒜片5g,醬油、食油、鹽少許,先將茄子煸炒后,加入調味料,最后放上香菜末。(《傳統(tǒng)膳食宜忌》)
【按語】
此品為夏秋季蔬菜,品種較多。外形有圓、長之別,皮色有紫、白之異,但性能基本相同。茄子性寒,食時往往配以溫熱的蔥、姜、蒜、香菜等。體質虛冷之人,慢性腹瀉者不宜多食。
【參考文獻】
1.《滇南本草》:“散血,消乳疼,消腫寬腸。燒灰米湯飲,治腸風下血不止及血痔。”
2.《飲膳正要》:“動風發(fā)瘡及痼疾,不可多食。”
3.《本草綱目》:“茄性寒利,多食心腹痛下利,婦人能傷子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