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醫(yī)學題庫】全新升級!學習做題新體驗!
書 店 直 播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執(zhí)業(yè)藥師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yaoshi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藥/藥學理論 > 中藥學專業(yè)知識 > 中藥鑒定 > 正文

黃芪的簡介和鑒別方法

2013-12-13 10:19 醫(yī)學教育網
|
資料下載 打卡學習 2024年課程

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tǒng)稱。植物黃芪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中藥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xiàn)代研究,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藥材名稱

黃耆,《本草綱目》稱黃芪,《神農本草經》稱戴糝?!睹t(yī)別錄》稱戴椹,獨椹,蜀脂,百本。《藥性論》稱王孫。李時珍說,耆是長的意思,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今俗稱黃芪。

別名:棉芪,綿芪,綿黃芪(《本草圖經》),棉黃芪,黃蓍,黃耆,箭芪(劉仕廉《醫(yī)學集成》),箭黃芪,內蒙古黃芪,王孫(《藥性論》),戴芪,戴糝(《本經》),戴椹,獨椹,蜀脂,百本(《別錄》),百藥棉,百藥綿(侯寧極《藥譜》),土山爆張根(《新疆藥材》),獨根(《甘肅中藥手冊》),大抽,二人抬(《遼寧經濟植物志》),大有芪,蒙芪,元芪,紅藍芪,白皮芪,黑皮芪,膜莢黃芪,東北黃芪,內蒙黃芪,沖正芪,武川芪,炮臺芪,渾源芪。

商品名:北黃芪:又名北芪,東北黃芪,卜奎芪,關卜奎芪、關芪、黑皮芪。大部分為植物膜莢黃芪的根,小部分為植物內蒙古黃芪的根。主產于黑龍江,內蒙古等地。質優(yōu)。因產地不同又分為寧古塔芪、紅蘭芪,黑石灘芪、正口芪等名稱。

北口芪:又名口芪、正口芪、正芪、口黃芪。為植物內蒙古黃芪的根。屬北黃芪。舊時多經獨石口進關集散,故得此名。

綿黃芪:又名綿芪、棉芪、西綿芪、原生芪、白皮芪、箭黃芪、箭芪。包括大嵐芪,渾源芪、武川芪、壯芪、西黃芪等。指產于甘肅定西,山西綿山等地者。大部分為內蒙古黃芪的根,小部分為膜莢黃芪的根。質佳。因其根長,形似箭桿,故有箭芪和箭黃芪之稱。

西黃芪:又名西芪。指產于山西渾源、陽交、山陰、天鎮(zhèn)等地者。質佳。為通用正品。

庫黃芪:又名庫倫黃芪、庫倫芪、庫芪。指產于內蒙古庫倫一帶者。

紅芪;又名晉芪、巖黃芪。

均以根條粗長,皺紋少、粉性足、堅實綿韌、味甘、無空心及黑心者為佳。

處方名:黃芪,綿芪,棉芪,口芪,北芪,生黃芪,炒黃芪,炙黃芪等。醫(y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

處方中寫黃芪、綿芪、棉芪,口芪、北芪均指生黃芪。為原藥材去雜質,潤透切片,生用入藥者。

炒黃芪為黃芪片用麩炒至深黃色,篩出晾涼人藥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強。醫(y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

炙黃芪又名蜜炙黃芪,蜜黃芪。為黃芪片用蜂蜜拌勻,炒至不粘手時取出攤晾,而后入藥者。補氣潤肺功效增強。

藥材來源

1、藥材基源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

除上述2種外,有幾種黃芪屬植物,如賀蘭山黃芪、川黃芪、秦嶺黃芪、白芪、金翼黃芪和多花黃芪均作黃芪入藥,但質量稍差。

黃芪適宜產區(qū)為內蒙古、甘肅、寧夏、山西、河北、陜西,其中又以內蒙古武川黃芪的品質最好,多種有效成分指標均超過國家標準,妙玉堂黃芪片是黃芪中品質最好的大斜片。

2.考證黃芪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古代寫作黃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釋其名曰:“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

3.藥材鑒別

黃芪直根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長30~90厘米,直徑1~3.5厘米,表面縱皺色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硬而韌有粉性,皮部黃白較疏松;木部菊花紋理狀,氣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質量以根條粗長、菊花心鮮明、空洞小、破皮少者為佳;紅芪以皮色紅潤、根條均勻、堅實、粉性足者為佳。規(guī)格一般按粗細、長短分為三個等級。

紅芪為野生,根呈圓柱形,大多為直條狀,少有分枝,上端略粗,下端漸細,長10~50cm,直徑0.6~2cm;表面灰紅棕色,具縱皺紋及少數支根痕,栓皮易脫落而露出淡黃色的皮部及纖維;皮孔橫長,色淺,黃色或暗黃色,略突出;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纖維性并顯粉性;橫切面皮部黃白色約占半徑1/2~1/3,形成層淡棕色,木質部淡黃棕色具放射狀紋理;氣微,味甜,嚼之有豆腥味。特征可概括為:紅芪單根圓柱形,上粗下細色紅棕;質硬而韌富粉性,皮部黃白較疏松;氣微味甜豆腥味,補氣固表治疽癰。

藥品鑒別

鑒別要點

三種正品黃芪主要特征:黑皮芪外表皮淡黑色或香灰色、皮松肉緊,內色鮮黃或淡黃,味甘氣香,嚼之渣少或無渣;白皮芪外表黃白色,皮肉緊貼。質堅挺,斷面具菊花心,氣香味甘,嚼之渣少;而紅芪則外表紅棕色、具有核桃紋理,內面黃白色,質堅而稍韌,粉性大,味甜有豆腥氣。

理化鑒別

1.取粉末0.5g,加水5ml,浸漬過夜,濾過,取濾液1ml,加0.2%茚三酮溶液2滴,沸水浴中加熱5分鐘,顯紫紅色(氨基酸、多肽)。

2.取粉末1g,加甲醇5ml,浸漬過夜,濾過,取濾液1ml蒸干,用少量冰醋酸溶解殘渣,加醋酸酐-濃硫酸試劑(19∶1)0.5ml,溶液由黃色轉變?yōu)榧t色~青色~污綠色(甾醇類)。

樣品液:取該品粉末3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甲醇溶解使成0.5ml,作為供試品溶液。

對照品液:取黃芪甲甙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

展開:硅膠G薄層板上,上述兩種溶液分別點樣,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20:40:22:10)10℃以下放置后的下層溶液上行展開。

顯色:噴以硫酸乙醇溶液(1:10),105℃加熱數分鐘,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燈下(365nm)檢視,供試品溶液色譜在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色斑。

含量測定

取該品粗粉約1.05g(同時另取該品粗粉測定水分),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ml,冷浸過夜,再加甲醇適量,回流4小時,提取液回收甲醇并濃縮至干,殘渣加水10ml,微熱使溶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試液提取2次,每次20ml,棄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水3~5ml使溶解,放冷,通過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柱(內徑1.5cm,長12cm),以水50ml洗脫,棄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脫,棄去40%乙醇洗脫液,繼用70%乙醇5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用甲醇溶解并轉移至2ml量瓶內,加甲醇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黃芪甲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與6μl、對照品溶液2μl與4μl,分別交叉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一甲醇一水(13:6:2)10℃以下放置過夜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取出,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進行掃描,波長:λS=530nm,λR=700nm,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即得。該品按干燥品計算,含黃芪苷(C41H68O14)不得少于0.040%.

題庫小程序

距2024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還有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執(zhí)業(yè)藥師免費資料領取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免費直播】2021執(zhí)業(yè)藥師牛年第一課-中藥綜專場!
【免費直播】3.10,2021執(zhí)業(yè)藥師牛年第一課-中藥綜專場!

直播時間:3月10日 19:30-21:00

主講老師:劉 楝老師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