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在先秦時期已有醫(yī)藥商業(yè)活動,以后歷代民間醫(yī)藥逐漸發(fā)展,特別是明清時期中藥商業(yè)日益發(fā)達,清代全國各地開設的中藥店鋪較明代明顯增多。這些數百年的老字號中藥店能歷久不衰,就是由于講究藥品質量,善于經營管理,貨真價實,服務態(tài)度好。這些久負盛名的老字號中藥店分別是:
北京同仁堂 創(chuàng)立于康熙八年(1669年),創(chuàng)始人樂顯揚(號尊育),原籍寧波,其先世以鈴醫(yī)為業(yè),創(chuàng)始人樂顯揚曾任清太醫(yī)院吏目。同仁堂開設后,獲得宮廷信任,包攬內府用藥,雍正年間且規(guī)定太醫(yī)院御藥房用藥由同仁堂代制。該店經營飲片配方及成藥,所制成藥,除根據家傳秘方及民間驗方外,尚有清宮御方,其選料十分認真,據傳每年祁州藥市開市時都先讓同仁堂挑選,然后才敞開買賣,炮制嚴格按照“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祖訓,工藝方面從不馬虎,因此產品質量一貫優(yōu)良。如安宮牛黃丸、烏雞白鳳丸、活絡丹等遠近聞名,譽滿中外,在北京中藥界,以“樂家老鋪”同仁堂最為有名,樂姓除此總號外,在京尚有宏仁堂、懷仁堂、永仁堂、沛仁堂等10余家店,均為樂姓各分支所設。另外還在上海、天津、南京、濟南、漢口、西安、長沙、福州等地設有分店。
長沙九芝堂 創(chuàng)立于康熙初年,創(chuàng)始人為勞澄,最初是一家無店名的小藥鋪,至乾隆四十年(1775)始定名為勞九芝堂,除經營飲片外,還自制成藥,獲利頗豐。但由于資金被勞氏家族大量抽走,使該店業(yè)務發(fā)展受到不利影響,雖經營時間達二三百年,始終未開設一處分店,店內的制藥部門始終為手工操作,新中國建立后該店制藥部分與他店合并改組成九芝堂制藥廠,門市則專營成藥。
蘇州雷允上誦芬堂 由雷大升于雍正十二年(1734)創(chuàng)設。雷大升,字允上,吳縣人,祖籍江西,知醫(yī)術,積有不少驗方,對制備丸散有獨到研究。所制六神丸、小金丹、行軍散等均名揚于世,其中六神丸治療喉蛾、爛喉丹痧、瘡瘍腫痛,民間傳頌有神效,尤為有名,雷對其名牌處方,進行過多次研究修改,選料加工極為精細,因其質量優(yōu)良,贏得病家信任。乾隆四十四年(1779),雷死后,其后裔繼承其業(yè),并于咸豐十年(1860)在上海開設雷允上藥店。
北京長春堂 創(chuàng)建于乾隆末年,創(chuàng)始人孫掁蘭,山東招遠人,游方郎中。先開一小藥鋪賣聞藥(供鼻聞,有清香爽身作用)。以后掁蘭之孫三明為抵制日本聞藥“寶丹”,競奪華北市場,研制成新型聞藥“避瘟散”。后為抵制日本聞藥“仁丹”,又研制成“無極丹”。于是該店聲名大揚,生意日益興隆,在天津、太原開設分店,今仍保持原店名。
杭州胡慶余堂雪記國藥號 在同治十三年(1874)籌設,光緒四年(1878)正式營業(yè)。創(chuàng)辦人胡雪巖,名光墉,原籍安徽績溪,是當時有名富商。胡慶余堂經營飲片及成藥,自制丸散膏及膠露油酒,十分講究藥品質量,在藥店大廳內有一“戒欺”匾,為胡雪巖所書,并有題跋:“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yè)關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余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諸君心余之心,采辦務真,修制務精”。該店選料精良,對成藥制作有嚴格要求,生產環(huán)境力求潔凈,故其產品質地優(yōu)良,療效可靠,行銷全國各地,享譽海內外,人譽之為“江南藥王”,與北京同仁堂并稱。
虎標永安堂 創(chuàng)辦人為南洋華僑胡子欽,最早(約1895年)開設于仰光,專售中藥,子欽死后,文虎及弟文豹繼承父業(yè),參照中西醫(yī)藥以及緬甸古方,研制成萬金油、八卦丹、頭痛粉、輕快水等成藥,以虎為商標,通過廣告宣傳,產品迅速行銷南洋各地。由于仰光稅額較高,而新加坡為自由港,胡氏乃于1922年在新加坡設立新廠,并作為向東南亞各地推銷的總機構。1927年在上海設分行,淞滬戰(zhàn)爭中,上海分行被毀,停戰(zhàn)后復業(yè)。1933年在汕頭設分廠,產品專銷國內市場,1934年相繼在天津、漢口、重慶成立分行,抗戰(zhàn)爆發(fā)后業(yè)務停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