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心汗是指手足心出汗的癥狀,它屬于中醫(yī)汗證中局部汗出的一種。
生理現象
手足心微微汗出或因緊張,激動等情緒原因導致手足心汗出,一般為生理現象。
病理因素
若手足心汗出量較多,則多為病理性出汗。
導致手足心汗出的病理因素很多,中醫(yī)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陰經郁熱熏蒸或陰虛內熱所致。
癥見:手足心汗出,伴手足心熱,不欲近衣被,咽干口燥,五心煩熱,睡眠不寧、盜汗、躁汗、遺精,脈細數,舌苔黃或黃膩、干燥少津或焦黃兼少津。
2.陽明燥熱內結,熱蒸迫津外泄。
《傷寒論》第208條:“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濈然汗出,形容出汗量多。
3.脾虛運化失常,津液旁達四肢而引起。
《傷寒明理論》說:“手足汗出者,為熱聚于胃,是津液之傍達也。”并指出“胃主四肢,手足汗出者,陽明之證也”。常見證候有:
脾胃濕熱手足汗出:手足汗出,胸脘痞悶,不思飲食,身重體困,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濡數或濡滑。 脾胃氣虛手足汗出:手足汗出,身倦乏力,氣短懶言,四肢不溫,食納減少,大便不實,舌澹苔白,脈象虛弱。 脾胃陰虛手足汗出:手足汗出,咽燥口乾,睡后明顯,食欲不振,饑不欲食,或乾嘔作呃,大便不調,舌紅少苔,脈象細數。
手足汗出一癥,既有濕熱徵象,又有氣陰兩虛證候,但以虛證為多見。若日久不愈,出現氣血俱虛者,宜調補氣血為宜。
文獻別錄
《傷寒明理論》:"陽明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痼瘕,即是中寒者也。"
《張氏醫(yī)通.雜門》:"手足汗,……熱者,二陳湯加川連、白芍;冷者,理中湯加烏梅;弱者,十全大補去芎加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