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的鑒別方法山慈菇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山慈菇.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蘭科植物杜鵑蘭、獨蒜蘭或云南獨蒜蘭的干燥假鱗莖。前者習稱“毛慈菇”,后二者習稱“冰球子”。
【藥材歷史考證】山慈菇,原名山慈菰根。其始載本草《本草拾遺》云:“山慈菰根,有小毒。主癰腫,瘡瘺,瘰疬,結核等,醋摩傅之。生山中濕地。一名金燈花。葉似車前,根如慈菰。”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蘭科植物杜鵑蘭相符。
【植物形態(tài)鑒定】1.杜鵑蘭:多年生草本。假鱗莖聚生,近球形,直徑約3cm,中部有2~3條微突起的環(huán)節(jié)。葉基生,通常1片,很少具2葉,狹長圓形,長20~45cm,寬4~8cm,頂端急尖,基部漸狹成柄,有3條脈?;ㄝ銈壬谇蚯o頂端,直立,高30~50cm,下部疏生2枚筒狀鞘,抱葶;總狀花序疏生花10~20朵,花常向一側下垂,玫瑰色至淡紫色;苞片膜質,披針形,等長或短于花梗;花被片呈筒狀,頂端開展;萼片與花瓣近等長,倒披針形,長3~3.5cm,寬2~4mm,頂端急尖;唇瓣近匙形,長約3cm,先端3裂,側裂片狹小,中裂片長圓形,基部具1個緊貼或多個分離的附屬物;合蕊柱纖細,略短于萼片。蒴果?;ㄆ?~7月。
2.獨蒜蘭與杜鵑蘭的主要區(qū)別特征:假鱗莖非聚生。葉橢圓狀披針形,長20~25cm,寬2~5cm,頂端漸尖?;ㄝ沩斏?,僅有1朵花,花葶與葉同時生出;苞片等長或長于子房。
3.云南獨蒜蘭 與杜鵑蘭的主要區(qū)別特征:假鱗莖非聚生。葉披針形,長20~30cm,寬2.5~3.5cm,頂端急尖。花葶頂生,僅有l(wèi)朵花,花葶先于葉生出;苞片短于子房。
【藥材性狀鑒定】1.毛慈菇:呈不規(guī)則扁球形或圓錐形,頂端漸突起,基部有須根痕。長1.8~3cm,膨大部直徑1~2cm.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皺紋或縱溝,中部有2~3條微突起的環(huán)節(jié),節(jié)上有鱗片葉干枯腐爛后留下的絲狀纖維。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灰白色或黃白色,略呈角質。氣微,味淡,帶黏性。
2.冰球子:呈圓錐形,瓶頸狀或不規(guī)則團塊,直徑1~2cm,高1.5~2.5cm.頂端漸尖,尖端斷頭處呈盤狀,基部膨大且圓平,中央凹人,有1~2條環(huán)節(jié),多偏向一側。撞擊外皮者表面黃白色,帶表皮者淺棕色,光滑,有不規(guī)則皺紋。斷面淺黃色,角質半透明。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橫切面:1.毛慈菇:最外層為一層扁平的表皮細胞,其內有2~3列厚壁細胞,淺黃色,再向內為大的圓類形薄壁細胞,含黏液質,并含有淀粉粒。近表皮處的薄壁細胞中含有草酸鈣針晶束,長70~150μm.維管束散在,外韌型。
2.冰球子:表皮細胞切向延長,淀粉粒存在于較小的薄壁細胞中,維管束鞘纖維半月形,偶有兩半月形。
【生境分布】杜鵑蘭生于林下陰濕處。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浙江、安徽、江西、貴州、四川等省區(qū)。獨蒜蘭生于山地密林下或溝谷旁有泥土的石崖上。分布于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云南、貴州、四川、西藏等省區(qū)。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云南獨蒜蘭生于山地林下或溝谷旁有泥土的石崖上。
分布于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開大小置沸水鍋中蒸煮至透心,干燥。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水浸約1小時,潤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凈干燥,用時搗碎。
【性能功用】甘、微辛,涼。歸肝經、脾經。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用于癰腫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結結核,蛇蟲咬傷。內服:3~9g,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