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制需要很多步驟,學習凈選和加工的目的有助于我們學習中藥知識。
藥材在切制、炮炙、調配或制劑前,應選取規(guī)定的藥用部位,去除非藥用部位和雜質。
常用挑選、篩選、風選、洗、漂等方法,去除附著混雜在藥材中的泥土、砂石、異物及霉敗物,以達到清潔藥物的目的,并可將大小不等的藥材篩選分開,以便分別進行炮制加工。通過去毛、去蘆、去心、去核、去頭足翅等加工處理,以達到去除非藥用部分的目的,如石韋刷去毛、人參去蘆、巴戟天去心、烏梅去核、斑蝥去頭足翅等。一些礦物、介殼、果實種子藥材如磁石、石決明、女貞子、蘇子等需要碾搗粉碎。某些質地松軟而呈絲條狀的藥物如竹茹、谷精草等須揉搓成團。有些藥物碾成絨狀,如麻黃碾絨、艾葉制絨等。有些藥物潤濕后,加輔料粘附于上,可加強治療作用,如朱砂拌茯神、青黛拌燈心草等。
凈選加工的目的:
1.除去泥沙雜質及蟲蛀霉變品
2.除去非藥用部位
3.區(qū)分療效不同的藥用部位
4.將藥材分檔
5.簡單加工
飲片切制和其目的 將凈選后的藥材用水處理軟化后,用一定的刀具切制成片、絲、段、塊等形狀的炮制工藝過程。飲片最初指為制備湯劑而切制成的片狀藥物,現泛指能調配處方而炮制成各種形狀的藥物。藥物切制成飲片后,易于提取其有效成分,容易粉碎加工,便于制備湯劑及其他制劑;在炮炙中易于與輔料結合,便于進一步加工炮炙;飲片純凈干燥易于貯藏保管,體積小易于調劑;飲片易于顯露組織結構特征,便于藥物鑒別。
飲片切制時,首先應根據藥材的特點及季節(jié)、溫度條件采用淋、洗、泡、漂、潤等不同水理法,使干燥藥材吸收一定量的水分而軟化,并有彎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檢查水處理加工質量,習慣稱“看水頭”。既要防止水頭太過,以免有效成分流失過多,藥材太軟,也易于霉爛;又要防止水頭不足,藥材太硬,難于切制,以軟硬適中為宜。水處理后應根據藥材的自然狀況和炮炙、鑒別、醫(yī)療及飲片外觀的不同需要將其加工成一定類型。
一般來說,質地致密、堅實的藥材如檳榔、烏藥等切薄片(厚1~2毫米),全草類藥材如瞿麥、青蒿等宜切成段(長度10~15毫米),皮類藥材如陳皮、苦楝皮多切成細絲(寬2~3毫米),葉類藥材如荷葉、枇杷葉等多切成寬絲(寬5~10毫米)。切制方法主要有切、鎊、銼、劈等,視藥材質地及飲片加工類型的不同而定。藥材經水處理切制飲片后,含水量大,必須及時干燥,才能保證飲片的質量。
飲片干燥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是自然干燥,即曬干和陰干;
二是人工干燥,即采用直火式、蒸汽式、電熱式、紅外線式、微波式等機械干燥設備進行干燥。
飲片切制目的:
1.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2.利于炮炙
3.利于調配和制劑
4.利于鑒別
5.利于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