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中藥藥理學】:祛濕化瘀藥的常用藥物”是中藥藥理學需要掌握的知識,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內(nèi)容如下,希望對考生備考有所幫助!
祛濕化瘀藥
即用燥濕或滲濕的藥物配合活血化淤藥物,以祛除濕邪,促使血活淤化。濕為陰邪,其性黏滯,易阻氣機而致脈絡阻滯而血淤。濕邪有外侵或內(nèi)生之分,病理過程中又有寒化和熱化之別;且與脾之運化,腎之溫煦有密切的關系。從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來看,外濕多從熱化,所以具體應用祛濕活血化淤時,又要區(qū)分清熱利濕,健脾溫腎利濕活血化淤。
常用藥物:清熱利濕,如赤茯苓、車前子、淡竹葉、漢防己、澤瀉等;健脾利濕,如茯苓、薏苡仁、蒼術、白術、赤小豆等;溫腎化濕,如益智仁、肉桂、桂枝、烏藥、威靈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滲利水濕者,如性寒涼之益母草、馬鞭草、虎杖、半枝蓮、穿山龍、木通、落得打等,性偏于溫之澤蘭、天仙藤等,性平之劉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劑舉例:五神湯,三妙丸加減,五苓散加減,苓桂術甘湯加減。
適應證:清熱利濕活血化淤法適用于濕熱淤證,主要表現(xiàn)為除有血淤證象外,見患部膚紅灼熱、水腫或瘡面濕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等,常見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淺靜脈炎等疾病。健脾利濕活血化淤適用于脾虛濕淤證,主要表現(xiàn)為下肢水腫,全身倦怠,脘腹脹滿,大便溏稀,舌苔白膩,脈濡緩等,見于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靜脈血栓形成恢復期。溫腎利濕活血化淤適用于腎虛濕淤證。主要表現(xiàn)為患肢水腫,膚冷,全身畏寒,舌淡,苔白潤或白膩,脈沉弱等。常見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后期以及下肢靜脈性疾病后期。由于內(nèi)外濕互為,濕性重著,纏綿難祛,一所以臨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濕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濕同類而有異,治療上還應選用祛痰之劑,如溫化寒痰的白芥子、半夏、白附子等;清化熱痰的貝母、瓜蔞、瓦楞子、貓爪草、海藻、昆布以及行氣消痰的萊菔子、薤白、橘紅、陳皮等,配合應用,以增加療效。
以上是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藥藥理學】:祛濕化瘀藥的常用藥物”,希望以上內(nèi)容對大家有幫助,更多考試相關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