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與血的關系是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的考點,氣對血的作用,是氣為血之帥,氣為血帥包含著三方面的意義: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淼氖菤饽苄醒z血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考點:氣為血帥
1、氣能行血:氣能行血指氣的推動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動力。氣一方面可以直接推動血行,如宗氣,另一方面又可促進臟腑的功能活動,通過臟腑的功能活動推動血液運行。“運血者即是氣”(《血證論·陰陽水火氣血論》),“氣行乃血流”(《素問·五臟生成論》王冰注)。氣生成于血中而固護于血外,氣為血之帥,血在脈中流行,實賴于氣之率領和推動。故氣之正常運動,對保證血液的運行有著重要意義??傊?,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所以臨床上治療血行失常,常以調氣為上,調血次之。如氣虛不能行血則面色觥白,補氣行血則面色潤澤;氣滯則血瘀,婦女月經閉止,行氣活血則經通。
2、氣能攝血:氣能攝血即氣對血的統(tǒng)攝作用。氣的固攝作用使血液正常循行于脈管之中而不逸于脈外?!叭松碇傊詺饨y(tǒng)血”,“血之運行上下,全賴乎脾”(《血證論·臟腑病機論》)?!把喳悮?,氣所以統(tǒng)血。非血之足以麗氣也,營血所到之處,則氣無不麗焉;非氣不足以統(tǒng)血也,衛(wèi)氣所到之處,則血無不統(tǒng)焉。氣為血帥故也”(《張聿青醫(yī)案》)。氣攝血,實際上是脾統(tǒng)血的作用?!爸T血皆統(tǒng)于脾”(《類證治裁·內景綜要》),脾為氣血運行上下之總樞,其氣上輸心肺,下達肝腎,外灌溉四旁,充溢肌膚,所謂居中央而暢四方,血即隨之運行不息。若脾虛不能統(tǒng)血,則血無所主,因而脫陷妄行。氣不攝血則可見出血之候,故治療時,必須用補氣攝血之法,方能達到止血的目的。如臨床上每見血脫之危候,治本“血脫者固氣”之法,用大劑獨參湯補氣攝血而氣充血止。
以上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編輯整理,歡迎登錄醫(yī)學教育網查看更多資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