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考生準備了復習資料《2019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考試資料活血調經藥:雞血藤》,希望大家借此進一步認識學習雞血藤的形態(tài)、性狀、歸經、藥理及相關藥方。小編預祝大家順利通過2019年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考核。
相關閱讀:2019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考核《中藥知識》活血化瘀藥歷年考點小結
【中藥名】雞血藤
【別名】血龍?zhí)佟⒕艑语L、血筋藤、紫梗藤、血鳳藤、大血藤、過崗龍。
【英文名】Spatholobi Caulis
【來源】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s Dunn.的藤莖。
【植物形態(tài)】攀援木質大藤本。枝圓柱形,灰綠色,老莖扁圓柱形,灰棕褐色,砍斷后有鮮紅色汁液流出,橫斷面可見數圈偏心環(huán)。葉互生,近革質,葉柄較長,被疏短毛;小葉3,頂生小葉闊橢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圓楔形,全緣,脈腋間有短細毛,側生小葉呈偏斜卵形,基部不對稱。圓錐花序生于枝頂的葉腋內,花序軸及總花梗均被黃色短柔毛,花萼筒狀,外被白色短毛,萼片5,二唇形,肉質,兩面均被淡黃色短柔毛;蝶形花冠黃白色,旗瓣肉質,近圓形,具爪;翼瓣和龍骨瓣具爪及耳;雄蕊10枚,分2組?;ㄖ韵蛏蠌潱^小,頭狀,子房上位,密被白色短毛。莢果扁平,刀狀,表面被茸毛,有網紋,只于頂部有1粒種子。
【產地分布】生于林中、灌叢中或山谷林中。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地。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收,除去枝葉,切片,曬干。
【藥材性狀】莖扁平板狀圓柱形或圓柱形,通常多切成橢圓形、長矩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斜切片。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見灰白色斑,栓皮脫落處顯紅棕色。切面木部紅棕色或棕色,導管孔多數,韌皮部有樹脂狀分泌物呈紅棕色至黑棕色,與木部相間排列呈3——8個偏心性半圓形環(huán);髓部偏向一側。質堅硬。氣微,味澀。
【性味歸經】性溫,味苦、甘。歸肝經、腎經。
【功效與作用】補血、活血、通絡。屬活血化瘀藥下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臨床應用】用量9——15克,煎湯或浸酒。用治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
【藥理研究】具有擴血管、抗血小板聚集、促進磷代謝等作用。水煎劑對離體及在體蟾蜍心臟有輕度抑制作用;也能增加壯年兔血細胞作用,升高其血紅蛋白;能加強子宮的節(jié)律性收縮。有調節(jié)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作用。用雞血藤糖漿10——20毫升,每日3次,治療貧血療效好。用以雞血藤為主藥的“升白沖劑”或“雞甲升白湯”治療白細胞減少癥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也可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紅斑性狼瘡、血小板減少、急性泄瀉等癥。
【化學成分】含有多種異黃酮、二氫黃酮、查耳酮、擬雌內酯類、三萜類、甾醇、表無羈萜醇、胡蘿卜苷、芒柄花苷、表兒茶精、蘆薈大黃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陰虛火亢者慎用。
【配伍藥方】①治風濕痹痛:雞血藤15克,半楓荷15克,當歸15克,牛膝9克,楓香寄生15克,海風藤15克,豆豉姜15克。水煎服。(《中藥臨床應用》雞血藤湯)
②治老人血管硬化、腰背神經痛:雞血藤20克,杜仲15克,五加皮10克,生地黃15克。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每日3回分服。(《現代實用中藥》)
③治腰痛、白帶:雞血藤30克,金櫻根、千斤拔、杜仲藤、旱蓮草各15克,必要時加黨參15克。每日1劑,2次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④治經閉:雞血藤、穿破石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益壽中草藥選解》)
⑤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雞血藤60——120克,雞蛋2——4個,紅棗10個。加水8碗,煎至大半碗(雞蛋熟后去殼放入再煎)。雞蛋與藥汁同服,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上就是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2019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考試資料活血調經藥:雞血藤》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一定幫助。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考試備考資料欄目>>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