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溶栓(IVT)是一種有效、安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療方法。然而,尚不清楚IVT是否同樣適用于卒中前不能獨立生活而依賴他人照顧的患者(即改良Rankin量表評分≥3分)。此類患者往往沒有資格參與大型隨機對照IVT試驗,如第三次國際卒中試驗(IST-3)。在臨床實踐中,不能獨立生活的患者不考慮IVT治療。
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的Gensicke等學者探討了病前不能獨立生活的卒中患者接受IVT治療對預后及并發(fā)癥(出血)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表在Stroke雜志上。
本研究納入7430例接受IVT治療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489例(占6.6%)病前不能獨立生活,6941例(93.4%)卒中前能獨立生活。卒中、癡呆、心臟及骨骼疾病是病前不能獨立生活最常見的原因。所有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據(jù)現(xiàn)行指南接受IVT治療。
通過比較卒中前不能獨立生活(卒中前mRS得分3~5分)與能夠獨立生活(卒中前mRS得分0~2分)的患者,探討病前是否能夠獨立生活對卒中預后的影響。比較卒中前對他人不同程度依賴對預后的影響;研究卒中3月時,病前不能獨立生活對功能預后的影響。
預后及并發(fā)癥的評估如下:(1)3個月時不良功能預后,定義為先前獨立的患者3個月時mRS得分3~6分,先前不能獨立生活的患者3個月時mRS得分較卒中前mRS得分增加;(2)死亡;(3)依據(jù)歐洲急性腦卒中協(xié)作組研究(ECASS)-Ⅱ試驗標準診斷的癥狀性顱內(nèi)出血(sICH)。
研究結(jié)果顯示,病前不能獨立生活的患者死亡率更高,獨立與非獨立患者癥狀性顱內(nèi)出血的發(fā)生率相當。非獨立患者較獨立患者預后不良更常見,而校正后兩者相似。幸存者中,病前獨立與非獨立患者預后不良的比例不存在明顯差異。校正年齡及卒中嚴重程度后,非獨立患者預后不良的幾率降低。
該研究表明,接受IVT治療的病前不能獨立生活的卒中患者較獨立生活的患者死亡風險更高。癥狀性顱內(nèi)出血的風險及不良預后可能不受病前是否生活獨立影響。幸存者中,先前不能獨立的患者至少有效地避免了不良預后。因此,對于病前不能獨立生活的卒中患者不行IVT治療或許是不合理的。